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工会人物-正文
王仁:“海归”工会主席的敬老情
//www.workercn.cn2015-03-07来源: 中工网——《湖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2月28日,正月初十。

  像往常一样,只要是周末,王仁都会去湘阴县新泉镇中心敬老院看看。

  一路春雨绵绵。

  中午时分,养老院食堂渐渐热闹起来。76岁高龄的孤寡单身老人张志强看到王仁就上前紧紧拉着他的手,不肯松开。得知我是记者,老人兴奋地说,记者同志,你写写他,这真是个好人!

  王仁有两个身份,一个是长沙市开福区丝茅冲社区华龙公馆楼宇工会联合会主席;另一个是华龙湘安建设集团副总经理。他比较得意的是前一个身份,因为“是大家选的”。

  新泉镇中心养老院坐落在该镇王家寨村,有78名孤寡老人。敬老院院长李建国说,只要是镇上的孤寡老人,年满60岁都可以来这里颐养天年。

  建这座敬老院的600多万元资金,是王仁和父亲王建民掏的“腰包”。王仁的父亲是岳阳市劳模,也是华龙湘安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

  这座三层楼的敬老院占地面积约31亩,宽阔敞亮,有床位130个,每间宿舍40平米,两位老人住一间。

  78岁高龄的王后均老人见记者到来,瘪着没牙的嘴笑开了:“屋里有卫生间,起夜方便多了。”

  在湖北等地流浪了28年的王纯良老人则专心地和几位室友打扑克,“杀”得难解难分。

  李院长打开了话匣子。镇上有50个行政村,10年前才撤乡并镇。以“3860”人员为主。见记者一时没反应过来,他补充道,“38”指妇女,“60”是指60岁以上老人。

  “以前还有一座敬老院,在临近的村小学内,也是这父子俩爱心投资的。现在老人多了,便无偿建了这座新的,作为镇上社会福利设施,去年9月投入使用。”李院长说,没有敬老院之前,村子里的孤寡老人到处流浪,以捡破烂为生。

  老人们在这里生活很惬意。为了避免他们寂寞,院里根据老人身体状况和个人喜好,分成种菜、养猪、养鱼、卫生等几个小组,天气好时适量劳动,自给自足,老人们乐在其中。

  食堂边上,五亩菜地生机盎然。斜风细雨飘落菜园,一垄垄蔬菜滴着新绿,煞是好看。记者感叹,古人是晴耕雨读,这里的老人是晴耕雨戏(游戏),还真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

  除了蔬菜鱼肉自给自足一部分,当地民政部门每年会为敬老院拨付部分资金,加上社会捐助,7名工作人员安安心心为老人们服务。

  老人们说,一年365天,王仁父子俩至少有160天为他们忙乎,吃的、穿的、用的,源源不断从长沙拉来。

  敬老院前坪健身广场的小径很特别,五颜六色,由一块块零碎的瓷砖边角余料铺成。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这也是父子俩从长沙马王堆陶瓷城拖来的,废物利用,既省钱又环保。

  听到表扬,王仁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这个留学英国6年的“海归”,是开福区学历最高、也是职务最小的工会主席。

  “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仁说。从9年前建第一座养老院开始,王仁一家老小每年的年夜饭都是在敬老院陪老人们一起吃的。

  公司员工得知情况后,也自发行动起来,捐钱捐物,看望老人。家在宁乡的员工陈建光还特意为敬老院送来四只宁乡花猪仔。就这样,“好人现象”在华龙公司演变成了“好人效应”。

  闻讯赶来的大仑村5组组长张乐平指着敬老院左前方一栋漂亮的二层农家小楼告诉记者,这是村民汤正根的家。几年前,老汤一家8口还在为吃饭问题发愁。自从王仁父子为村里建起大棚蔬菜基地后,老汤家就改变了模样。

  点点滴滴汇聚成暖阳。在父子俩的带动下,新泉镇在外地打拼的乡友也纷纷行动,捐资办厂、返乡创业,每年带动300名村民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2.5万元。父子俩资助最多的王家寨,也成了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湘资两水绕镇北流。在这个南距长沙70公里的小村里,春雨不停,滴答,滴答……(记者 何爱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