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吴仁宝:让农村也能“高大上”(图)
//www.workercn.cn2015-04-24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劳模改变生活】

吴仁宝:让农村也能“高大上”

    人物小传:吴仁宝,1954年2月参加工作,曾任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35年来,吴仁宝竖持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共同富裕发展道路,使华西村成为全国首富村。1989年、1995年两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在绝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能勾画出一幅农村的景象,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尽管改革开放后农村发生一系列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大量青壮年涌入城市,让农村失去活力,多些暮气。但一个人却颠覆了人们对中国农村的看法:贫穷落后不是农村的代名词,农村也一样可以“高大上”。这个人就是全国劳模吴仁宝,他一手缔造了华西村。

    提起华西村,国人少有不知道的;提起吴仁宝,连外国人都跷大拇指。把一个农民饭都吃不饱、媳妇娶不上的穷村,发展为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元的“天下第一村”,吴仁宝带领华西人取得的瞩目成就再次证明,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华西发展为农业、工业、商贸、建筑、旅游集于一身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华夏第一村”,吴仁宝是“第一功臣”,华西村的发展为中国众多乡村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一个典范。

    54年前,集体资产1764元,欠债1.5万元,一台30马力的柴油机,就是华西大队成立时的全部家底。年仅30多岁的吴仁宝担任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时,立志要改变华西村贫穷落后的面貌。1964年,他和村里其他领导一起制定了华西村15年发展规划,平整土地、开挖沟渠。吴仁宝靠亲身示范,从鸡叫干到狗叫,最苦最累的活都抢着干。在他的带领下,华西村成了家家有余粮的“幸福村”。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些,“发展农业也就是填饱肚子,老百姓手里没钱。”早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吴仁宝就开始寻找致富之道。改革开放使吴仁宝如虎添翼,他跳出单一农业经营的思想框框,调整经济结构,走出一条农副工综合发展的道路,他们先后办起了以冶金、纺织、有色金属为主的多个企业,全村大部分劳力投入了工业生产;在副业上,他通过专业承包形成了较大的养殖规模。工副业的崛起为现代化农业的稳定发展铺平了道路,农业的稳定又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吴仁宝使华西村建成了江苏最大的村级乡镇企业集团。如今的华西村家家住400—600多平方米的别墅,有1—3辆轿车,2012年,华西村实现营业收入524.5亿元,每户村民的存款600万元—2000万元。一个穷村就这样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华西村“跑步”进入小康社会。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华西村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也并不是不可复制的。吴仁宝最让人值得学习的就是他心系群众、牢记宗旨,把“共同富裕”作为执着追求的为民情怀。他坚持“一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的共同富裕信念,先后建成“黑龙江华西村”、“宁夏华西村”,形成了“大华西”格局。吴仁宝积极传播“华西经验”,培训十万多农村基层干部,为全国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强村富民。吴仁宝虽然只是“村官”,却用实际行动证实,只要心系百姓福祉,职位再低也可以带领百姓强村富民,也可以用实际行动提升自己生命的高度。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吴仁宝最牵挂的还是华西的村民和华西的发展。2013年3月18日,吴仁宝因肺癌医治无效,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必须紧紧抓在手上。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在加大农村扶持力度,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给予了很多的政策扶持和人力支持,并且正在加紧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但是,当前农村依然缺乏人才,尤其缺乏像吴仁宝一样的领军式人才。华西村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样板,老劳模吴仁宝也给村干部树立了榜样。希望能有更多吴仁宝式的劳模站出来,投身到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改变中国农村的落后面貌,带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朱晶晶整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