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人艺大舞台上的外省保安(图)
//www.workercn.cn2015-01-30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来自辽宁锦州的徐凯是个人高马大的小伙,有时戏里需要很壮实的人物形象,人艺导演们常会想到他。排练《食堂》时,他早早就穿上了戏服——一身白色的工装,东蹭蹭西摸摸,原因是“想尽快把工装穿旧穿脏,这样舞台效果才真实”。

  “你演什么,就得像什么,虽然没台词,但你演得对不对,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李花云说。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是人艺的艺术家们代代相传的宗旨。经常排戏,经常听艺术家们讲戏,这句话也被人艺的保安们奉为真理。

  他们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位人艺老演员演一个没有台词、背对观众的打字员。看上去,这是个没有任何发挥空间的角色,她只能坐在那里默默打字。但观众很快就发现,这个打字员不一般。她不是机械地坐在那里打字,而是通过打字机的声音为现场制造一些音响效果。当主角心情紧张时,她打字的节奏就快;当主角心情平静地说台词时,她打字的声音就很小。

  林兆华、顾威、濮存昕、杨立新、孙茜……一串串观众熟知的名字,在人艺保安口中,都是亲切可敬的老师。“比如说顾威老师,说戏的时候很严格,但是戏外老爷子特别和蔼;再比如说濮老师,他不光有耐心指导我们,还时不时和我们拉拉家常。”张青松说。

  除了李花云一个“70后”,其他保安都是“80后”、“90后”。一边做保安,一边还能登上舞台与话剧结缘,这让他们的青春变得不同。他们明白,保安很难被作为终身职业,在人艺的日子,对他们而言更像是为未来“充电”。

  参演《食堂》的保安杨永杰生于1994年,家在河北邯郸。17岁那年,他刚来到北京,就幸运地应聘到人艺当保安,当时的他还想不到自己竟也有机会上台,只是为“人艺职工可以免费看戏”感到激动。几年下来,剧院的戏他几乎一场没落全看了一遍。

  这个高大俊朗的小伙子知道自己不可能真的走上演艺之路,“和人家专业演员差得太远”。但能有机会参与戏中,这已经让他学到了很多。刚满20岁的他对未来还没有明确的规划,只是朦胧地认为,“虽然当群众演员不能带来实际的好处,但无论干哪行,想要干得好、让别人瞧得起你,总得有些文化上的修养,对吧?”

  杨永杰很佩服张青松,因为他“有空老看跟演戏有关的书”。张青松不好意思地说,那只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并没更多的想法,“说白了咱就是一个农民,将来不可能在北京扎根。不过将来不管去哪儿闯荡,综合素质高了都对自己有好处”。

  临近下午5时,《食堂》当天的排练结束。回到简陋而整洁的宿舍,张青松等人换上保安的衣服,再次开始站岗、巡逻、疏导观众人群等工作。

  休息的间歇,和所有年轻人一样,他们也爱刷微信、转发朋友圈。他们转发最多的,就是人艺新戏的介绍和点评;而晒的照片,也几乎都与戏有关。

  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止是站岗放哨,还有好戏和远方。(蔡梦吟 陈剑)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