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大漠里的巡井人“蛮拼的”:一天赶路200多公里(图)
//www.workercn.cn2015-01-3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余浩鑫正在用万用表测试数据远传设备,以确保管线正常运转。 黎辉 摄

  越野车在毛乌素沙漠中穿行,车窗外寒风呼啸,高低不平的小路上车子不时颠簸。辗转1个多小时后,胃里早已是翻江倒海般难受的记者,终于在土黄色的沙丘旁看到了几根橙黄色的管线。

  “看,那就是气井。” 1月13日,记者跟随长庆油田第二采气厂巡井人余浩鑫前往神木气田一处井丛实地体验采访,快到目的地时,余师傅指着前方对记者说。

  “打个喷嚏北京就会感冒”

  下了车,余师傅让已经穿着防静电工作服的记者戴好安全帽和手套。记者看到,这一井丛共有六口气井,每个井口装置约有2米高。在空旷、荒凉的大漠里,它们“相依”在一起,橙黄色的“身影”成了大漠里的一抹亮色。记者将耳朵靠近管线,听到“呼呼”的声音响个不停。

  采气二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气井该厂共有400多口。该厂作为陕京线的供气源头,每天都有6600多万立方米天然气通过陕京一线、二线、三线三条管线输往北京及华北地区。

  近年来,随着天然气需求的增加,天然气缺口越来越大,第二采气厂保供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该厂负责人对记者打比方说:“我们要是打个喷嚏,北京就会感冒。所以,一到冬季,每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人神经都是紧绷着的。”

  采气二厂生产运行科科长刘三军对记者说,尽管我们已经利用智能系统对气井、温度等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但为了确保气井安全运行,我们还制定了“气井井口巡回检查制度”、“气井隐患分析诊断制度”等。

  余师傅所做的,就是在数字化基础上进行的日常巡井工作,确保每一口气井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每天天不亮,他们就要起床准备一天的工作,直至夕阳落下才返回。

  余师傅告诉记者,“我们巡井的时候主要看压力表数据是否正常、管线有没有漏气或者堵住。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工作真的没啥成就感,无非就是拧个螺丝、开关阀门、换个垫片、天冷时注甲醇之类的。”

  但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出大问题。后来,一件事情让余师傅改变了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你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什么吗?是天然气,就是咱们长庆油田第二采气厂供的气!”说这话时,余师傅十分自豪,他一笑,黝黑的皮肤,将他的牙齿衬得十分亮白。

  一天赶路200多公里

  然而,在陕北大漠,凛冽的西北风,配合着早晚巨大的温差,时刻考验着保供一线的工人,尤其是在大漠里巡井的工人。

  余师傅告诉记者,神木气田总共204口气井,分四个批次,他每天都要巡看几十口气井,这几十口气井一般分布在七八个不同的地方,近的离倒班点几公里,远的要三四十公里,一天下来,要赶200多公里路。

  坐在车上的滋味并不好受。沙漠里的小路高低不平,有时还要翻越沙丘。记者坐在里面一会儿就有点难受。“我刚工作的时候,也晕车,犯困,但慢慢就习惯了。”余师傅说。

  克服了晕车,接下来的考验还有很多。由于神木气田气藏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多套层系叠置,物性差异大,局部储层岩屑含量高,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每口井所对应的地层系数、产量、压降和压差等指标不尽相同,按照常规管理办法,很可能在气井管理时因摸不准“脾气”而功亏一篑。

  “一井一法,一层一治,这是我们的工作方法。”余师傅通俗地对记者说:“开采了多年的气井像家里的老人,出了毛病得及时诊治;新开发的气井像小孩,得像照顾孩子一样细心照顾。”

  余师傅告诉记者,最怕的是过冬。因为越是天气冷,天然气需求量越大,气井越容易出问题。去年年初,天气异常寒冷,为了保证冬季平稳供气,余师傅他们也是“蛮拼的”。

  “西北风飕飕地吹着,像刀子一样割在脸上。”由于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一站就是一天,脚都麻木了。回到宿舍洗脚时,余师傅觉得脚后跟钻心地疼,仔细一看,一道大大的口子渗着鲜血。但第二天天刚亮,他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寒冬里与“水”作斗争

  天冷的时候,工人们还担心管线结冰。余师傅解释说,“天然气出来的时候会带有少量的水分,天气冷就容易结冰。如果气阀处被冻住了,不及时处理,管线可能会被堵住,后果就很严重,那还谈什么保供呢?所以,我们也是在和寒冬作斗争,和‘水’作斗争。”

  记者了解到,防止结冰的办法就是在天冷的时候往气井里注入甲醇。但这在平时还好,遇到雨雪天就麻烦了。甲醇要用罐车拉到气井处,但是下雪的时候,遇到沙丘,罐车上不去,就得由工人下车自己扫雪。

  “这是最累的。”余师傅对记者说,“下雪的时候,我们几乎不能闲着,中午饭肯定没法吃。一天下来,红色的工作服基本上都是泥水。但我们最受不了的还是孤独和寂寞。这里远离城市,山高路险,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和外界联系麻烦啊。”

  然而,单调的工作中也有意外的惊喜。余师傅说,偶尔在沙漠里捡到一块漂亮的小石头自己就会高兴一阵子。尤其是夏天,道路两旁的沙柳成荫,小溪开始流淌,天边的晚霞也异常美丽,他在巡井的路上常常被这些大自然的美景吸引。“一般人是享受不到这些美景的。”

  当天下午5点半,夕阳西下,天色逐渐变暗,记者随着工作人员乘车离开了气井。而余师傅向记者挥手:“你们先回去吧,还有两个井丛,等看完了,我再回去。”记者上了车,回头望了望,穿着红色工作服的余师傅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视线里……(记者 杨召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