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吴建民:从国企工会主席到私营文创老板
//www.workercn.cn2014-12-30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瓶颈 寻找个性需要更多创意

  逐步打开市场,得到学校认同后,最近几年,吴建民的18人团队,一年能实现几百万元的业务,“做的是头脑生意,靠创意开路,以品质服人,用责任取信”这是吴建民团队的信条。”

  这个新兴领域,已吸引了不少创业者。在谷歌搜索“校园文化设计”,有五百多万条搜索结果。做校园文化设计的广告公司,也是全国各地都有。

  但同时,看得到的是,在这一块真正有名气,做得大的公司几乎没有,包括吴建民的公司。

  “市场饱和我不担心,校园文化不光体现在物化显现的方面,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渗透、课题研究等都有待探索和提升,我现在手头上就有30几个案子在做。我目前的瓶颈在于,想做大做专,但现在确实没有这个能力。”吴建民说。

  关键问题,在于创意人才。

  吴建民现在带着17个大学生一起创业,“我有时候跟他们讲,能培养出几个我,公司就能再扩大几倍。”

  校园文化设计难就难在学校有太多共性,要从共性里找出能代表这所学校的个性特色,需要有很强的想象力、创造力,“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逻辑能力不错,但在创意领域还太弱。”

  评价 机遇总与挑战并存,跟风要谨慎

  “广告业竞争这么激烈,发现这类隐形产业,做得好的话应该是不错的。”杭州易为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俊超说。

  但机遇总与挑战并存。虽然没有接触过校园文化设计,但胡俊超明白,要进入学校这块市场,难度不小。一般学校活动,像校庆,过去都是学校内部,由几个老师、学生策划组织,通常也有一定的固有程式,“不会想到要找一个专业的团队策划,也会担心,会不会让校园染上商业气息。”

  如果要跟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己有没有这个实力,能不能打入学校市场,“也有可能等你有实力,进入这个领域,先行者尝到甜头,早就退出了,你面对的仍旧是激烈的竞争”。(高海伟)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