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天地量心 工作在北京天上地下的劳动者——听他们讲述百姓并不了解(组图)
//www.workercn.cn2014-07-25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高空的建筑“舞者”

  地面百米以上作业好似蹦极

  □本报记者 马超 通讯员 吴兰军/摄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工作地点距离地面几十米甚至百米以上;作业面多则1平方米,少则20厘米;一年365天,有300天以上在东奔西跑中度过;每个工地只呆三五天,完工后又向下一个目标进发;他们是建筑行业中的高空“舞”者。他们就是中建二局三公司机械料具分公司塔吊安拆班,李强就是这个班的工长。

  “塔吊安拆班有职工9人,李泉江能文善武,在电器技术、机械原理上是个行家里手,唐广负责安拆标准节。”塔吊安拆班工长李强说。塔吊的安拆和盖房子一样,要打基础,根据塔吊的大小,基础往往是一块正方体的混凝土墩子,而塔吊的连接件要预先埋入其中,再逐层进行安装。“塔吊是工地最早立起来的设备,每个3米的标准节要逐个提升到半空中进行安装,由于附近不可能有高处的固定,我们的安全带只能挂在已经安好的标准节上,这样安全绳始终在安拆工人的下面,这种施工状况和蹦极差不多。”

  由于全过程要在高空和金属打交道,塔吊拆装的一大特点就是冷热反应明显。在严寒的东北,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室外温度,塔吊冻得冰冷,手一摸上就会被粘住;在炎热的南方,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安拆队员上塔后把一个生鸡蛋打在塔吊的金属盖子上,一会儿鸡蛋都熟了。 

  李强是子承父业,从小就摸爬滚打在塔吊安拆一线,对塔吊的各项性能了如指掌,可即便身经百战的他也曾经怕过。

  “1996年,上海申茂大厦施工时,塔吊高度达到240多米,最顶端到地面都快半里地了,那种高度我都没见过。当时往下一看,后脊梁都发凉,脚不由自主地收了回来。”李强说,害怕,不仅是因为塔吊高度,还有四周无遮无挡的施工环境和高处不胜寒的侵扰。

  除了立塔外,塔吊作业时出现的任何问题都需要安拆班来解决。2005年,北京华贸大厦施工时,塔吊的臂展达到70米,而塔壁上供安拆工行走的平台宽度仅20厘米,而且还是一个“八”字型。一天,塔吊的两根吊绳绕在一起打不开了,李强抄上安全带,上到塔壁顶部,在仅供一只脚通行的平台上,一步步地挪到吊绳所在地,这个过程中安全绳还要根据行进不断更换位置。来到塔壁前端,用手将吊绳打开,再通过塔吊疏导,这样往返3次,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把问题解决了,而这期间维系生命安全的只有这一根安全绳。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