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优秀精神探秘(组图)
//www.workercn.cn2014-05-0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长客股份高速车制造基地一期工程竣工庆典现场

  求精细 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的1/8

  “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质量标准,对于转向架制造中心轮轴车间的轴承班来说,更是丝毫不能含糊——转向架是列车的走行部位,相当于高速列车的“飞毛腿”,轴承则好似转向架的心脏,是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重中之重,装配轴承时,轴承和轴之间的缝隙,误差必须控制在0.01毫米以内,即不超过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8。

  “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可用来测量的千分尺,还有热胀冷缩呢,怎么保证装配精度?”面对记者的疑问,轴承班班长刘寒松微微一笑,道出了他们多年来总结出的秘诀:“测量前,先把千分尺与被测轴承放在一起放半小时左右,保证温度同步;测量时,只用三根手指捏尺,测量时间必须控制在3秒钟以内,这样才不会传导手温,影响测量精度……”

  毫厘之间,人命关天。虽然轴承班组装的轴承,大都是国际知名的免检品牌,但大家并未因此就放松安全这根弦,在组装前,他们对每一个轴承都要仔细检查,绝不放过一丝瑕疵。 有一次,拆包检查一批德国免检轴承时,刘寒松一过手,隐隐感觉其中一个轴承一端稍沉。这个不起眼的小现象,立即引起了他的警觉:“是不是这一端磁性过大,所以沉向了工作台?” 他拿出钥匙一试,果真被吸附在了轴承偏重的那一端。按标准,轴承磁性应在2盎司以里,但用仪器一测,这个问题轴承的磁性超过了15盎司。“轴承磁性超标,会使列车在高速运行过程中轴温过高,导致热轴、燃轴,最终可能造成翻车!”刘寒松们立即过筛子一般,逐个测试,结果在同批货源里筛出了20多个问题轴承。

  “我们手下无免检!”“不唯洋、不唯外,只唯标准和规程!”秉持这种“敢于叫板洋免检”的精细作风,轴承班在高速动车组系列产品生产过程中,先后检出外国公司提供组装料件的质量问题数百起,就连需强光手电透光检查才能发现的针孔大小的缺陷,也被他们一一揪出,从而至少避免了20多起重大行车事故的发生。

  “十万螺栓无松动、万根接线无差错、千米焊缝无缺陷”,不只是在责任重如山的关键岗位,长客第一代高铁工人创造出了如此令人惊叹的业绩,就是在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地方,大家也都牢牢坚守着精工细作的质量理念。比如说涂装车间的张超吧,这个年轻小伙子,每天的工作是为高速动车喷涂黑色面漆。有一天,他加班到晚8点,喷得手酸眼困,正要下班,忽然发现车身上有个黑垛流坠。他立刻将黑垛洗了重喷,这回流坠是没了,却多了很多颗粒,本来这也无伤大雅,但追求完美的张超,又立刻洗了重喷,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直至夜深。家里来电,劝他“先回家休息,明天再说”,可张超却执拗地说:“我是高铁美容师,这面黑镜子将来是要照亮每一个乘客的,它代表着长客第一代高铁工人的脸面!今天这面黑镜子照不亮我,我就不能走!”

  在长客股份,“精细到极致”已经融入到了每位员工的骨血中。记者在此采访期间,还发现了一个令人感喟的细节:每道工序完工,所有操作者都要在相应位置郑重地打上自己的工号或名字,严格执行实名作业制度。工人们告诉记者,那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工号或名字,而是他们用灵魂篆刻下的一份责任,一份对精细品质的承诺与保证:“只要经过我的手,就敢保证百分百!”

1 2 3 4 5 6 共6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