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黄平:当一个小男孩 突然长高……
//www.workercn.cn2015-11-06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未来的世界秩序从逻辑上说有四种可能

  青阅读:《世界秩序》中所提到的均势(即国际体系中的国家试图保持力量的平衡,以防止任何国家占据优势地位),是一种最为合理的国际秩序吗?在冷战结束、美国形成单极霸权后再来谈论均势,意味着什么?

  黄平:如果用欧洲意义上的传统均势理论来解释当今的世界格局显然是不够的,美国在二战后从英国手上接过霸权地位以后,就成为西方的领头羊,世界秩序也不再是欧洲原来意义上的均势,而是冷战。美国一方面强调有均势才有秩序,有秩序才有和平,另一方面又在推广美国的价值观,譬如民主和自由,这是传统均势理论中没有的。看今天这本《世界秩序》,基辛格已经比早年均势理论超越很多。一是他指出了美国二战以来并非如当年欧洲诸国那样只是按照均势理论布局国际战略,二是他也认为如今全球化的世界非国家行为体越来越重要,至少是在经济领域,所以只讲传统的也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均势是不够的。

  所谓美国“单极霸权”,实际上就是苏东解体后的十年到十五年时间,随着“9·11”的挑战,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出现,国际秩序不再是冷战架构之下的东西方关系,也不是“美国治下的和平”,包括2007年-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整个西方到现在还没有完全走出来,可以看出美国既不像冷战结束时那样一超独霸,也不如当年在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时那样有领导和支配权。如果只是一味从价值外交、普世外交、人权外交的角度,甚至从政权更迭、颜色革命角度去布局,而不考虑新形势下的均势,那美国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至少不再是美国单极霸权下的秩序了。在这种情况下,重新认识世界秩序问题的挑战就是非常有意义的。

  青阅读:您认为未来的世界秩序有怎样的可能性?

  黄平:从逻辑上说有四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依然维持着美国主导的西方秩序,只不过不再是一超独霸,不再是全世界各国俯首帖耳把美国当领袖,而是许多国家或者力量(特别是非西方国家如新兴经济体)在美国所主导的西方秩序之下不断提出修改、完善和补充的倡议,以图使之更加民主、更加公正。

  第二种可能是现存秩序被一个全新的秩序替代,换句话说,旧的三百多年来的秩序如弱肉强食、零和游戏、赢者通吃这套行不通了,新的世界秩序,真正意义上的互利、合作、共存、共赢的世界秩序。

  第三种可能是,旧秩序已经不灵了,但新秩序却没被确立、公认和遵守,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还要生活在无序、失序的国际环境之中。在无序或失序的环境里,不是像威斯特法利亚和约几百个外国人通过开会就达成一致,也不像1945年打败法西斯之后五大国商讨出一个秩序来。今天我们看到二战之后公认的一些国际机制已经变成社交聚会,再不像当年那样一个会议产生决议然后大家都遵守。全世界每年举行多少元首级和首相级的聚会,不论达沃斯、G20或者各种论坛,都不能商讨出一套世界秩序。就算20国全部达成某种协议,其他国家(更别说极端组织或者跨国大公司或者其他NGO组织)都可能完全不听你的。在新旧秩序之间,也许我们会经历很长的磨合期、博弈期、转折期。

  第四种可能性,或者说虽然不愿意看到但不得不准备的,就是在这个博弈期里的不确定性,以及这些不确定性所包含的各种风险和危机。生态的风险、核扩散的风险、价值冲突的风险,都可能让世界进入高冲突甚至灾难期。

  青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全球化、金融资本、网络科技对世界秩序的影响是否越来越重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平:这体现在原有的国家为单位的世界秩序越来越被跨国家(transnational)的力量影响。欧洲人正在组织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超越民族国家边界,把原来部分国家主权让渡给更大的区域性的组织欧盟,这也是基辛格书里讲的最大的一个矛盾:经济已经超越民族国家,政治还是以国家为单位。

  金融资本也是其中的一种力量。西方意义上的霸权,其实是从商品主导到资本主导,再到金融主导。金融主导的好处是灵活,缺点就是带来大量不确定性,背后的风险性极高。金融资本很大程度上是不受国家政府掌握的,程序员敲几个键盘,几秒钟就多少亿走掉了,这里不需要任何民主,不会有任何透明,也没有法律可以制约它。

  信息化也是全世界面临的挑战。信息使全世界在同一瞬间知晓任何地方发生的事,当然也带来大量的负面的信息爆炸、错乱和真假不辨。互联网的存在让权力分散化,这种分散是瞬间扩散。这场信息化革命跟金融一样,任何操盘手在一个自己的小电脑上就可以完成。因为信息是所有人共享的,大国或者政治集团就不能再像之前一样,有绝对权威决定世界秩序的走向,即便制定了规则,权力分散也完全可能让这些规则失效。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