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上音教授黄晓同:一谈音乐,啥病都没了
//www.workercn.cn2015-08-25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讯(记者 诸葛漪)中国指挥界一代宗师、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黄晓同昨天因病在瑞金医院去世,享年82岁。

  不管学生成就,他直接指出不足

  黄晓同1933年出生于江苏镇江,1950至1955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1956年,黄晓同前往前苏联留学,师从指挥大师亚历山大·高克学习歌剧、交响乐指挥。1960至1997年,黄晓同在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任教。陈燮阳、汤沐海、余隆、张国勇、林友声、许忠……黄晓同的学生几乎占据了中国指挥界大半江山。

  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光宪回忆,自己在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乐队时,黄晓同经常帮忙训练,“黄先生满腹经纶,有才又很用功,所以培养出那么多首席指挥。为了教学生,他放弃很多。他从前苏联留学回来,如果当指挥,名声会比现在更大,但他选择默默无闻培养学生,不断耕耘。”在陈光宪眼中,黄晓同在教学上“六亲不认”,“学生们为他举办音乐会庆祝生日,音乐会结束后,他逐个点评登台指挥,一丝不苟。”陈光宪担任上海交响乐团团长期间,上交与黄晓同有过多次合作,“乐队演奏员从他身上学到很多。黄先生身体不好,但一谈到音乐、排练,什么病都没有了。”

  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系主任张国勇,在黄晓同病重期间多次探访。张国勇给师兄弟们发短信告知黄晓同病况,“除了在国外赶不回来的,所有学生都来看过黄老师。徒儿满堂,桃李遍地是黄老师一生最大安慰,他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他的名气。”尽管学生们如今功成名就,面对恩师依旧敬畏有加。张国勇说,“我们养成了习惯,会自然拥到他身边,听他一一点评。他是清高单纯的人,不讲假话套话,也不留情面。不管学生现在成就如何,他会直截了当指出不足,包括审美趣味的不足、做人的不足。”几年前,张国勇请黄晓同给指挥系师生讲座,“我突然发现他所用的语气词,和三十年前给我上课时一样。时代变换,他的心灵从来没有被污染。”

  指挥不是空架子,最好还懂得写

  2012年上海交响乐团“双雄音乐会”,指挥法比奥·路易斯因故无法成行,上交音乐总监余隆接到辞演消息时,请恩师黄晓同出马救场。演出长达近两个小时,黄晓同坐在指挥台旁的琴凳上指挥。当时黄晓同向媒体表示,“指挥就像写文章,不要有多余的词句。我的学生都很尊重我的意见,尽管我有时候说得很尖刻,直言不讳,他们也能接受。有时候我坐在观众席听,他们还会紧张。”在瑞金医院住院期间,黄晓同还坚持上课,“没有钢琴,完全靠学生自己思考。”

  2013年9月15日,作为上海交响乐团开幕季一部分,“耄耋桃李——黄晓同师生专场”奏响。当天也是黄晓同80岁生日。余隆把音乐会形容为中国数代指挥家的大聚会。黄晓同压轴指挥《天方夜谭》第三乐章。虽对曲目熟稔在心,可他还是每天坚持从松江赶到市区排练。

  说起学生,黄晓同如数家珍,“陈燮阳学得最好的是总谱读法,他很好学,严格要求自己。余隆有胆识和勇气,在困境中创建了中国爱乐乐团。我曾担心过,结果证明他做得很成功,一个人指挥三个团不是谁都能拿下。张国勇很细腻,汤沐海很聪明。”

  培养了无数指挥,黄晓同还有一群特殊的学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每周在天山中学指导学校乐队,“从拉准音开始,不像指导专业乐队那么轻松。我把它当做学习的平台,和中学生打交道,教会我如何启发音乐入门者。”怎样才能成为好指挥?黄晓同说,“好好学钢琴,基础越扎实,越有乐器演奏能力,越容易成功。指挥不是空架子,最好还懂得写。30岁以下入行,做到老,才能有所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