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梨园有个耿玉卿:50年创作100多部戏曲音乐作品
//www.workercn.cn2014-06-11来源: 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原大地有着极其丰富的戏曲文化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推动河南戏曲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的课题。了解了作曲家耿玉卿先生其人其艺之后,我脑海里常常闪现两个字,那就是“变”和“新”。

  耿玉卿先生的创新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基因和特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很大一部分与“唱”有关,是以“唱”的形式流传下来的。从《诗经》、《楚辞》到汉魏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元曲,其实都是唱词。聆听耿玉卿先生的戏曲音乐,我们清楚地感受到,它们不仅在音乐的调性、节奏和韵律方面,而且在传达的内容和情感方面,都隐现着传统文化的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显示了戏曲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在审美趣味上的深层关联。

  耿玉卿先生的创新取材于广泛的艺术门类,博采众长,消化吸收,运用巧妙,别出心裁。在创作中,他广泛吸纳其他剧种,包括京剧、越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等不同戏曲音乐的表达方式,汲取西方古典乐曲、现代流行音乐等的营养,不断丰富本地剧种的音乐内容,形成新颖独特的艺术风格。1985年,他与导演杨兰春、编剧孟华合作豫剧《情断状元楼》,在剧中融入了大量其他剧种的音乐元素,用崭新的音乐语汇,从更高层面上表现剧作的精神内涵,丰富豫剧的艺术表现力。如剧中核心唱段“穿我烟花衣,吃我烟花饭,住我烟花楼,花我烟花钱。迎着烟花跪当面,恩人菩萨叫不完。没有当年的烟花女,哪来今日的王状元,王状元!”他化用了河南曲剧“银扭丝”的曲牌,前几句用类似说唱的旋律,表达主人公一连串的疑惑和质问,最后一句旋律突然上扬,并采用重复的手法,形成了女主人发自内心的血泪控诉,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这样的创作方式在当时的河南戏曲界引起了轰动和广泛的讨论。《情断状元楼》问世之时,就有人说:“这出戏的唱腔内有七个剧种,唯独没有豫剧。”但是观众喜爱这样的创新,历史接受这样的创新。直到今天,《情断状元楼》依然盛演不衰,成了豫剧舞台上的经典剧目。在他的创作中,化用其他音乐特长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曹公外传》中,他将台湾民歌《望春风》作为贯穿全剧的主旋律,在保证浓郁“豫剧味”的前提下,又凸显出鲜明的台湾风情。在《武后与婉儿》中,宫廷乐舞的伴唱中引入了昆曲音调,使粗犷大气的豫剧又多了几分妩媚和典雅。这些唱段如今都成了很多剧团的看家戏、吃饭戏,在广大群众中广为传唱。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