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聚焦

西餐大厨的“北京旧货”梦(图)

文并摄/武冰聪
2018-03-29 09:02:48

  老照片里的岁月芳华

  近些年老孟的藏品里,老照片占据了特别大的比重,两间房的店面里堆了好几个大小不一的塑料袋、纸袋,都是收来后还没顾上整理的老照片。这些照片一律是黑白的,大小不一,有的背后写着字,标明了拍摄的时间地点,也有的还粘着已经变黄的胶水,就一张张散落在纸袋里。老孟是它们的伯乐,他喜欢去解读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闲暇时就挑选出其中的精品平整好,再一张张放进大相框里挂在墙上展示。老孟说,老手艺是值得收藏的,老照片更是珍贵的资料。

  最近新收上来的一张照片,花了20块钱,老孟特别喜欢,拿出来给我们展示。黑白的照片上高楼大厦是背景,十多个青年人骑着自行车,车筐里放满了报纸,有《文汇报》《解放日报》,马路旁边停着两辆公交电车。在老孟看来这张照片背后的意义特别丰富。

  “这应该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照片,报纸是当时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而且那会儿还没有报亭,所以才需要这么多送报员到各处去派送报纸,而且这张照片也佐证了当时中国自行车王国的称号,路上汽车很稀少,送报员和行人都是骑自行车。另外还能看到那个时代人的穿着打扮、汽车的样子,是一段时间里社会生活的缩影。”在这张照片的背后还留下两行黑色的钢笔字,“出发,摄于上海的一个支局”,是作者冲洗出照片后写的标注。看着这张泛黄的旧照片,我们似乎可以联想出30年前的画面,上海的街头,一位纪实摄影师一早架好相机,拍摄下自行车驶过的瞬间,送报员骑行在路上有说有笑。

  在大纸袋里随手拿出几张旧照片,都能看到一段故事。穿着棉袄、围着围巾的青年人在天安门广场傲首挺胸,留下纪念;年轻的姑娘穿着衬衫长裙靠在湖边的围栏上微笑;爷孙俩在家看着黑白小电视机作为难得的娱乐;泰山的万仙楼还和今天一个样。通过泛黄的照片,我们去遐想,我们去探寻,好像和过去的距离又拉近了些。

  每一个物件都是一段记忆、一种生活

  老孟的藏品不仅涵盖种类多,更难得的是时间跨度大,它们代表着一段生活,几乎每个年代的人都能在他的杂货铺里找到回忆。

  和我们一起参观杂货铺的还有从小生活在永宁的张奶奶,今年已经77岁了,看到屋里摆着的一个木头做的物件,她赶紧叫来自己的老伴询问,“你看这个是不是咱们年轻时候用的鞍子,搁在毛驴身上的。”张奶奶告诉我们,鞍子放在毛驴身上,再左右挂上两个大筐就赶集去了。20世纪50年代交通不方便的时候,张奶奶每次去20里外米粮屯的姐姐家,都得有鞍子才能在驴背上坐稳。而老孟对这个老鞍子也另有打算,“以后给它配一个老木头面,就能在咖啡厅里当个茶桌,四个腿特稳当。”

  屋子一角的柜子上放着的几双千层底,是五六十年代人穿过的回忆。“这个是手工纳的鞋底,比现在卖千八百一双的名牌布鞋还结实。”粗布和麻线抹上糨糊一层层地铺平,足有两厘米厚,再一针一针地缝紧实就成了布鞋鞋底,现在这样的物件已经几乎绝迹了。老孟说他就是穿着这个长大的,至今还记得妈妈给他纳鞋底时候的样子。“先拿着针在头上蹭,让头上的油起润滑作用,布太厚,用针都捅不动鞋底,还得用牙咬着针往外拉。”这样一副鞋底纳好,手指和嘴唇都要磨破皮。

  另一边窗台上的蓝漆镂空暖瓶,铁质的脸盆架,蹲在房间一角的蜂窝煤炉子,搪瓷的盘子、茶缸子,也是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们记忆里的生活用品。还有小熊猫的摆件、小钢琴,是物质不算富足年代里小朋友喜爱的玩具。

  老孟也曾经在北京手绢厂倒闭的时候一口气囤了40箱手绢,装了好几个柜子才放下。一下买这么多不怕砸在手里?老孟说,这是最后仅有的一批存货,再生产就是新东西了,材质图样和以前不会一样,我觉得它有价值就买下来。后来老孟陆陆续续买过好几批老灯塔牌肥皂,也成为了店里的明星货。“这个肥皂现在还有人用,有个我都得叫大妈的顾客家住神路街,走挺老远专门来找老肥皂,她用现在生产的就过敏。老肥皂都是用猪油、牛油加上碱做的,没有化学添加剂,皮肤敏感的人洗完身上也不痒痒。”

  在老孟的店里,有几代人的童年,几代人的中年,时间如同停滞了一般,好多生活的画面还在眼前。这里摆着的每一件东西上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诉说着曾经的故事,而当你看到它们的时候,回忆起来的是自己的人生。

  想开博物馆的老板,古玩收藏界的另类

  不同于一般的古玩店,老孟的藏品特别生活化,找不到玉器、字画之类的名贵物。老孟说,他的收藏是把眼光放在生活中,买收藏品是读懂了它才有意义。

  但找到自己的收藏定位,老孟也走过一段弯路。“九几年我刚开始收藏的时候,收过一张假画,是仿古代石涛的。当时我不懂画,就是觉得这个东西能赚钱,如果是真的就发了。店主要500元,当时钱是很值钱的,我还是买了。拿回家仔细一看,这是当时刚流行的一种假画,是印的。发现之后我就拿着画回去找,但是店主一分钱也不退。”老孟坦言这个事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了,这个店主让他明白收藏的东西一定是自己真正了解的、喜爱的,不是抱着赚大钱的心态去赌。

  经过这件事,老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收藏,渐渐明白收藏并不是用钱来衡量的,要理解东西背后的精神和文化意义。“钱紧的时候就出货,赚了钱就再去收新货。”他说自己现在是,“收藏了记忆,挣来了快乐。”想明白了自己的收藏方向,老孟就开始补充知识,确定自己的收藏范围。比如主要收藏品之一的景泰蓝,老孟也下过一番功夫去了解的。“我看景泰蓝的书,还去景泰蓝厂子里看工艺流程,了解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发现做出来的过程太复杂了。”从敲胎、掐丝、烧窑看炉再到打磨镀金,一圈看下来老孟觉得这个东西太精致了,能工巧匠的手艺让人称奇,就做起了景泰蓝的收藏。

  自己动手、自己使用也是老孟收藏的最大特点。收来的东西不仅是陈列、出售,有了可心的老孟就摆在家里自己用。家里一角放着的雕花木头柜子、柜子上摆着的景泰蓝花瓶都是老孟收来的得意之物。不仅如此,老孟对待藏品的一大特点就是自己动手。我们采访的前一天,老孟刚按照过去的样式用旧布给古玩铺新做了幌子,挂在门口黄底红字特别显眼。家里摆着的绢人,也是老孟自己加工过的。“收来的时候衣服都褪色了,脸蛋都不红了。”老孟就取下玻璃罩,要来爱人的口红,给绢人的衣服重新上色,又补上腮红。咖啡厅里装着的木头门,是附近村子里收上来的,老孟自己修整门框,把老木门装上去作为一二层连接的屏障,严丝合缝特别适用。对于这些经历了百十年的手工制品老孟从不吝啬爱惜。

  如今爱人退休,女儿工作稳定,老孟的生意颇有起色,但他一直还有个念想儿放在心里,等待实现。“我想开一个旧货博物馆。”老孟特别希望能有个更宽敞的地方把所有好东西都摆出来,让大家一起品味,一起回忆。老孟说:“收藏这个东西就是越收越有瘾,好玩。”

1 2 共2页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2017让我们一起回味朋友圈里那些感动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成龙:把我的故事唱给你听

      在2002年的《真的,用了心》之后,成龙今年终于将推出已经让人们等待了16年之久的全新个人专辑。昨天他在北京Bluenote爵士吧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试听分享会,邀来高晓松、小柯、三宝、捞仔、常石磊等著名音乐制作人及刘涛、岳云鹏等圈中好友,请大家鉴赏专辑中的5首新歌,并动情讲述了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

  • 小沈阳搭档陈意涵 化学反应足

      谈及创作初衷,导演刘仪伟表示,他的灵感来自于身边,“很多人都喜欢跟人吹牛,吹自己有多少个女朋友、吹孩子多么优秀、吹公司上市值多少钱……听多了我就很疑惑,为什么很多人都靠言过其实博得大家的认同,不能靠真实吗?这就是我把这样的人写进电影的原因。”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高炜:“爱拼才会赢”的实干家(图)

      背井离乡,从零开始,第一次走出国门,高炜内心多是对未来的惶惑和不安。勤奋务实,稳扎稳打,和家人一起,高炜硬在海外闯出一片广阔商业版图。立足中国,走向全球,高炜始终心系桑梓,满怀雄心壮志,身体力行着“爱拼才会赢”的闽商精神。

  • “水果西施”艾米丽的美好生活(图)

      19岁时,艾米丽认识了现在的老公。男方家里做超市生意失败后搞起了水果批发,在八大道开了个水果摊。刚开业那段时间人手不够,艾米丽就被喊去帮忙。结果,她帮忙那两天,生意格外红火。索性,老公就劝她把别的工作辞了,直接到水果摊工作。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