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师昌绪:为保好友“人头”研究空心涡轮叶片(组图)
//www.workercn.cn2014-11-11来源: 沈阳晚报
分享到:更多

  为保好友“人头”研究空心涡轮叶片

  1964年的一个晚上,有位不速之客造访了师昌绪家。这位客人叫荣科,是航空材料研究所的总工程师。

  当天上午,荣科参加我国新型战斗机研制的一次会议。会上就如何提高战斗机动力问题展开激烈讨论,荣科大胆地提出了新方案:“为提高发动机推力,必须解决涡轮叶片耐高温的问题。那为何不考虑把发动机的实心涡轮叶片改进为空心叶片呢?”一位负责人心存疑虑:“除非你能担保一年之内搞出空心涡轮叶片来。”荣科当即立下军令状:“如果一年内拿不出来,我甘愿把脑袋挂在研究所大门口。”

  散会后,荣科直接来到师昌绪家,请他承担研制空心涡轮叶片的任务。师昌绪愣了:“铸造空心叶片?我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但他了解情况后说:“一定做出来!”金属所上百名科研人员和其他研究所、工厂的力量一起,组成了研制小组,师昌绪担任组长。

  研制的第一个难题是选用制作空心叶片型芯的材料,这是当时国际上高度保密的技术。科研人员试了好几个方案,有钼丝、磷酸盐、石英管,还请上海冶金所研制成功硫化铈型芯,但都不合适。这时,师昌绪从一本外国杂志上看到一个出售不同规格的细石英管的广告。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制作空心叶片型芯的石英管,于是下定决心,集中精力在石英管上狠下功夫。

  在研制人员的努力下,正好一年的时间,中国人制造的空心叶片成功了。中国的新型歼击机有了关键部件——发动机。这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采用铸造空心叶片的国家,比美国只晚了5年。而世界三大航空发动机厂家之一的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用了8年时间才研制成这种叶片。

  他参与筹建中国工程院

  改革开放之后,科学的春天来了,师昌绪也有了更广阔的天地。58岁的师昌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金属研究所副所长,两年后担任了所长。他主持的科研项目也分别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在高温合金方面的成就享誉世界,获得了世界高温合金方面的最高奖“国际实用新材料奖”。

  就在这时,一纸调令,又把他召到了北京。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这是1984年。两年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他又担任了副主任。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他又被任命为副院长。一系列的新角色,使他开始参与全国性的科学组织和管理工作。

  在中科院,他组织学部委员们在钢铁、能源、通信、计算机等6个领域进行了咨询,并将报告送到国务院。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在报告中批示:“请把科学院6个报告分送计委和有关部门进行研究讨论,并在‘八五’计划中适当采纳。”

  他和张光斗、王大珩等6位学部委员联名向中央写信,从加强科技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倡议成立中国工程院。由此启动了中国工程院的筹建。

  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葛能全说:“中国工程院应运而生,师昌绪、张光斗、王大珩、罗沛霖、侯祥麟等先生,功不可没。”

  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师昌绪在北京进行的工作,还有很多,人们将他称为“战略科学家”。本报综合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