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张之森:施工现场总管盯安全
//www.workercn.cn2014-07-17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新公司成立他主动请缨;

  ■他的手机成了公司服务热线;

  ■工厂建设的每一步,都凝聚着他的回忆;

  ■他就是北汽动力总成工程设施部副部长张之森。

  不久前,位于通州西集的北京汽车动力总成基地实验室,历时9个半月的紧张施工,主体结构终于封顶。望着刚刚封顶的实验室,北汽动力总成工程设施部副部长、今年刚刚获得首都劳动奖章的张之森露出了笑脸。

  毅然投身二次创业

  2009年11月16日,北京北齿有限公司物资配套部经理、39岁的张之森主动请缨,调到刚刚成立3个月的北汽动力。“我希望干些事。”张之森说出他的初衷。

  当年8月5日成立的北汽动力,是随北汽集团自主品牌建设“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应运而生的。对于北汽动力的创业者来说,“能干上一个高水平的发动机”是一代中国汽车人的梦想。

  那一年,在北汽动力的平台上,聚集了一批和张之森有一样想法的创业者。张之森到的时候,工程设施部部长张明明是第一个人,他是第二个。

  2009年12月14日,北汽集团成功收购萨博核心技术资产。12月22日,总占地面积1559亩的北汽动力基地,正式落户通州西集。

  在鹏龙大厦,部长张明明负责最重要的建筑设计方案,2010年1月,来到工程设施部的孙静负责档案管理,张之森则开始了西集工地现场“总管”的生涯。

  工厂建设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张之森的回忆,发动机厂打第一根水泥桩,架设厂房顶部的第一片钢结构网架,发动机厂网架主体结构封顶,变速器厂破土动工。直到2011年11月30日,第一台自主品牌发动机下线,也标志着两个工厂的竣工。

  盯现场安全第一位

  工程设施部的工作节拍完全跟工地建设的节奏绑在了一起:平均一天工作至少12个小时;夜里、周末都要值班; 很多人一个月最多歇一天到两天。只要工地在开工,工程设施部就不能没人。

  每天,张之森他们在发动机厂5万多平方米的施工面积上巡视,变速器厂开工后,又是一个5万平方米。夏天最热时,工地地表温度达60摄氏度,冬天最冷时,工地最高温度在零下10摄氏度。

  “工地全是泥, 到处是开挖的基坑,像战壕一样。大风一刮,全都灰头土脸。”张之森现在回忆起那时的情景,还不禁大笑。“我们那时候的形象,像逃荒的一样,人很黑瘦,头发长的扎着耳朵,衣服脏了顾不上换。”还是在发动机下线的前一天,书记李惠生拿来理发工具,终于让张明明和张之森恢复了一些形象。随着工厂一天天“成长”,张之森从曾经的帅哥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村长”;40多岁的张之森,在谁看来都像50多岁。

  “早上上班时都活蹦乱跳的,晚上下班谁都不想动了。”每天晚上从工地回城,张之森都坚持自己来开车。有一次,张之森一个人开车回城,路上困得实在撑不住了,坚持走完高速,他在白鹿收费站的停车场眯了一觉,才开车回家。

  张之森和同事们常年在工地巡视,到底盯的是什么?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的现场管理,并为各方提供服务。

  在安全上,张之森主要巡查用电、焊接等是否符合规范,工人抽烟、不戴安全帽和安全绳的问题,灭火器材的现场配备等。张之森说:“进度诚可贵,质量价更高,若为安全故,二者皆可抛。”

  除了安全,质量就是重中之重。在水泥桩基坑回填土时,工艺要求拌石灰,而有的工人为了偷懒,趁他们中午短暂休息时,不拌石灰直接填土,哪里知道他们通过办公室的监控屏幕逮个正着。

  最关键的一次,是关于变速器厂100多根支撑钢柱,他们到招标时确定的加工厂家检查,发现生产量偏少,由此发现分包单位私自转移生产,最后的处理是停工对钢柱全面检测、清退该分包商。

  手机成公司服务热线

  2011年工厂竣工、2012 年搬家,张之森的手机变成了全公司的服务热线。

  “从上班开始到下班结束,电话基本不停。我正打的时候有电话进来,打完了我就给拨回去,有一次,两个小时,电话完全没有间断。每天中午就得换电池。”张之森说。在自己所建的工厂和公司人员间, 张之森自然而然成了纽带,就像把孩子介绍给亲朋好友。

  在2012年干部考评时,张之森的得分最高。“倒不是我干得怎么样,主要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我,”张之森接着调侃道,“现在公司的人多了,我的知名度就差了。”他笑了起来。

  张之森说自己是“男儿流血不流泪”。2012 年7月1日,西集突降暴雨,张之森等人上工厂屋顶检查虹吸雨水口。在手电的微光中,张之森刚一上去就绊倒了,他感到右腿膝盖处有伤口一直在流血,裤子下半截都粘上了,每走一步都蹭到伤口一阵阵疼痛。但他一声没吭,在屋顶检查了半个小时,还跪在泥水里掏堵住雨水口的垃圾,打着雨伞,衣服也湿透了。回到办公室,他才叫王志强拿来酒精。撩起全是血水的裤腿,又长又深的一道口子,肉都翻起来了。但张之森晕血,刚说了“赶紧给我倒杯糖水”,他就晕了。

  因为没有及时去医院处理伤口,一道约3厘米长的黑色伤疤永远留在了张之森的右腿膝盖上,但那是光荣的印记。

  家庭支持给了我力量

  提及家庭,张之森说:“是家庭给了我全力支持。”

  2011年,张之森把70多岁的父母从山西老家接到北京,但早出晚归的张之森一个月都没有和他们吃顿饭,有时甚至四五天不见面。

  11月29日,是张之森父亲72岁寿辰,在西藏工作的妹妹都赶了回来。第二天恰好是工厂竣工和绅宝发动机下线仪式,张之森已经连着几天都没回去了。这天晚上,他给家里打了电话,家人没有埋怨他,父亲对他说:“你安心忙你的吧!”

  张之森的女儿在一篇作文里写道:“一家人能够经常在一起团聚,就是最大的幸福!”

  为了支持张之森的工作,做中学老师的妻子学会了做饭,承担全部家务和女儿的教育。“开始也不理解,但后来看他实在太累了,不理解也得理解,习惯了。”张之森妻子说。(记者 马 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