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周彦:精益求益明察秋毫 只为让临床诊断更精准
//www.workercn.cn2014-07-16来源: 中国江苏网
分享到:更多

  中国江苏网7月15日讯 2014年1月9日,省卫生厅正式发文公布,根据《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管理规定》以及《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经过严格的初审和现场测评,市二院医学检验科在众多申报的专科中脱颖而出,被正式确定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由此,一个名叫周彦的优秀学科带头人,一个始终默默坚守与奉献在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科主任,带领一支用一流精准的技术架起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桥梁,为临床各个科室提供可靠准确、有价值的临床检验数据与结果,以帮助临床医生更为精准地为患者制定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抓住最佳治疗时间进而提升治疗效果的优秀团队,终于走到了幕前。

  精益求益的“高参”

  检验医学是介于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其结果对临床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治疗药物调整和健康评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家医院医疗水平的高低,检验科能否提供“高”“精”“尖”“准”的检验数据与报告,可谓是重中之重,关键中的关键。

  “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检验医师是既掌握检验技术,又熟悉临床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要当好临床诊疗‘高参’,所出具的报告一定要精准到位,不差毫厘。否则,即便拥有再高新的设备也是没用的。”这是科主任周彦在科里经常说的一句话。

  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的她,作为我市优秀医学检验学科带头人,省、市领军型重点人才,省总工会“岗位明星”,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直致力于我市规范化临床检验工作,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细菌耐药基因检测技术、慢性前列腺炎实验诊断技术、肿瘤基因实验诊断技术等已经形成自身优势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带领科室人员获得省、市科技局立项资助15项,其中,获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项1项、二等奖2项。

  从技术角度看,检验医学正在向自动化、床边化、分子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不过我认为,影响更为深远的应该是如何更为科学更为积极地服务临床、服务患者的理念改变。

  “过去的医学检验,医院的检验科只根据接收的检验标本提供检验报告,目标是保证出具的化验单能够准确反映标本的情况,从事的仅仅是检验工作。而现在的检验医学不是,检验工作是病人诊断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工作中,至始至终都要想到,手中试管里标本的背后站着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病人。”这是周彦经常在科里经常反复强调的一段话。

  检验仪器的自动化对减少实验误差发挥了重要,然而,再先进的技术毕竟是由机器完成的,对形态学的识别等其它因素还有盲点,因此,周彦带头制定了严格的复查标准和程序,(即采用不同方法或相同方法不同标本进行再次检测,)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认真仔细地审核每一项结果,对照规范要求,进行复检,不放过任何可疑的数据。

  正式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及时发现和提醒了许多倍忽略的病情,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2012年11月27日,对于28岁的小傅来说,注定是终身难忘的。当时还在北京打工的他,因为反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和莫名高热,先后到北京多家大医院就诊,反反复复的均提示正常的血常规检查,让医生也都认为他只是患了普通感冒。

  心存困惑的他回到连云港后,径直到市二院就诊。副主任检验师王茁在机查时发现小傅的血液里有异常细胞,立即予以人工复查。当他在显微镜下发现其外周血中有幼稚细胞时,迅速与周彦作了沟通,周彦主任回复,这个患者肯定有问题,立即打电话通知临床医生,建议赶快为患者做个骨髓检查。很快,骨髓结果出来了,一切正如两位主任所预感的一样,小傅得的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让人感到欣喜的是,由于诊断及时,小傅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与缓解,现在的他重新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工作岗位上。为此,他先后两次到市二院检验科来对科室表示感谢。

  周彦在接受采访时,谦逊地说,“早期血液病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血液常规检查非常重要,但由于其在细胞学上早期变化不明显,很难捕捉。我们只是做了检验人应该做的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周彦的带领下,市二院的检验技师们在检验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数值,尤其是危急值,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快速反应,在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的同时,主动地将实验室检查数据与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等进行同步分析,不断寻求最直接、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实验诊断指标和方案,并及时反馈临床诊断与治疗,为临床医疗保驾护航。

  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是省市上级主管部门和业内同行们的一致首肯,该科室在周彦的带领下,连续10年受到省卫生厅与省临检中心的联合表彰,连续获得“省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优秀奖”、“省临床检验参比实验室”;“市卫生系统人民满意服务窗口科室”;“市优秀重点专科”,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学科和一类重点专科。

next-page

  毫厘不差的“标杆”

  走进市二院,迎面就能看见宽敞明亮的医学检验科。一台台精密的高新仪器、一排排崭亮的检测器具,一个个聚精会神在显微镜下工作的身影,无不告诉人们,这里是最严谨的工作场所,这里所出示的每一项数据、每一张检验报告,都关乎着检验人的精密分析与判断,关乎着患者的病情发展与生命安全。

  俗话说,吃饭穿衣量家当,“高精尖”可以说是医学检验科的一大特色,据统计,科室拥有50多台约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在省市乃至国内领先可独立开展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常规检测项目数500余项的各种先进检验仪器,涵盖了临床医学检验所需的各类设备和科研平台,为医院各个专科的精准诊疗提供了雄厚的技术支撑力量。其中,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细菌耐药基因研究工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肿瘤实验室在肿瘤相关因素的研究、肿瘤基因的实验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等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作为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集临床实验诊断、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模式综合实验室、埠医学院硕士生培养点,江苏大学、徐州医学院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实习点的负责人,周彦犹如排兵布阵的将军,以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建立了拥有省内一流设备和技术人员的临床化学实验室、临床免疫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临床血液实验室、门急诊检验实验室,肿瘤实验室等六大实验室。在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她还负责检验医学硕士省和本科生的临床教学工作,每年都有数十名临床检验医学硕士生和本科生在她的手下得到了规范化教学与指导,毕业后成为所在医院的技术精英和业务骨干。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事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不耽于空想,则真理可明,功业可就。正因为有了对于一个个深陷病痛折磨患者的无限同情与关爱,周彦始终不甘于只是做好日常的检验工作,而将目光投向更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学研究。近年来,由她牵头承担的省、厅、市、局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承担省卫生厅立项课题2项、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基金课题2项、市卫生局科研课题7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8篇,其中SCI 4篇,中华系列杂志9篇,中文核心及统计源期刊25篇,参加专著编写5部。

  细致入微的“家人”

  检验科一直是全院最忙的科室之一,每天前来等候化验与取报告的人总是络绎不绝。为了提高科室服务水平,建立真正让“人民满意的窗口科室”,周彦在科室组织开展了征集“便民服务金点子”活动,从方便病人的角度出发,重点在服务细节方面,提出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便民服务举措,能够使病人从细微之处感受到“家”的温暖。于是,一大批体贴入微的“金点子”落地生花。

  为了解决抽血拥挤的问题,她带领科室成员在我市率先使用叫号系统;为减少病人的等候报告时间,她在我市率先实行生化检验报告单上午分发制度,保证10点以前抽血的病人,在上午取到报告;为准确回复患者疑问,她在我市率先设立党员示范岗,要求科室每天上午9点前都有一名党员走出实验室,热情服务在病人间,为需要协助的人们送去关爱;对于不方便来取化验单的患者,只要留下通讯方式,科里一定采用电话、短信、邮寄等多种形式报告结果。冬天,考虑到在外等候的椅子会冷,病人坐着感觉不舒服,周彦自己忙中偷闲缝制爱心棉垫放置在上面。

  满意在检验窗口,这不是周彦的最终目标,履行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天职,让周彦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丰满。1974年,市二院成立了学雷锋志愿小组,到今年已经整整40个年头了,薪火相传,市二院的医务志愿者们走村入户、访贫问苦、送医送药,践行雷锋精神,诠释博爱精神。周彦在担任学雷锋志愿小组组长时,坚持岗位学雷锋,公开上门服务联系电话,义务送医到家,为病人和家属排忧解难;她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中,特别关注边远地区和特殊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组织医务工作者到东海县上房村为村民义务体检,把市特殊教育学校作为长期固定的服务点,捐资助学,宣讲青春期卫生知识,为那些残疾孩子送去关爱……无论是偏僻的岛屿,还是幽静的山村,都留下了他们坚实的足迹。周彦带领二院医务志愿者学雷锋的先进事迹在《健康报》、《新华日报》等媒体上刊登,江苏电视台《大写真》栏目曾对此做了专题报道,周彦所在的门诊部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通讯员穆文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