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邵阳脑科医院精神科护士长曾韵华:用“妈妈心”跟病人打交道
//www.workercn.cn2014-05-09来源: 中工网——《湖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她31年坚守在精神病医护岗位,用耐心和细心温暖患者的心。在患者心目中,她不仅是尽职尽责的“白衣天使”,更是常年在身旁呵护的“母亲”。她就是邵阳市脑科医院精神科护士长曾韵华,患者亲切地称她为“妈妈”护士长。

  “用我所学、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

  1983年7月,曾韵华从邵阳医专护理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市脑科医院,面对心智不全的精神病人,年轻的曾韵华心里充满了胆怯,现实和理想的落差让她萌生了调离工作岗位的念头。当时的科室护士长看出了她的心思后,给她介绍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曾韵华在与精神病人及其家属相处过程中慢慢地了解到他们的痛苦,深深明白了肩头的责任。于是,她决定留下来,“用我所学、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

  “患者拒食拒药、生活不能自理,加上心理变化无常,随时可能爆发各种难以预料的行为,所以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不仅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细心’,还需要忍受委屈和无奈。”曾韵华说,“有时候看到病人上洗手间,时间稍微长一点,我们就要来看看,反正一进病房,神经就得绷得紧紧的……”

  从决定留下开始,曾韵华就沉下心踏踏实实工作。无论是在给病人剪指甲、量血压、换衣服、洗澡洗脸、剪发、喂饭喂药等生活基础护理中,还是在门窗、床下等处每天一小查、每周两大查的安全管理中,她总是一丝不苟,对患者抱以微笑与理解。

  勤奋的曾韵华很快地成长为一名专业技能娴熟、医德品行优秀的临床护师,1990年起先后担任精神科女病房、男病房护士长。1995年带领科室推行整理护理模式,从而带动了全院护理质量的提升。

  31年来,曾韵华数十次发现病人的极端心理和不良行为,及时干预,挽救了患者生命。“连续守在患者病床前36小时、身体不适时利用午息时间打点滴下午继续上班、常要求在大年三十晚值班、每天提前半小时到科室看病人早餐情况,下班后最后一个离开,晚上去查房了解病人的睡眠状况……”曾韵华朴实的言行总是感动着身边的人,让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护士坚定了在岗位上坚守的决心。

  “我自己觉得冷了,就不能让病人冻着,因为患者不会说”

  “一走进病房精神就来了,心中装着一件事就不觉得累了,我喜欢和病人打交道。”

  事实上,在护理精神病人的特殊岗位上,曾韵华克服了很多困难。她原本身体就不太好,但娇小瘦弱的她从没有对工作有所懈怠,相反,她还多次坚持带病工作,甚至多次承受了患者莫名的打骂。

  2006年7月,曾韵华在男病房担任护士长时,病房收治了一名患者,拒食拒饮拒药,大小便在身。患者无论是饮食,还是卫生护理,都全部依赖医护人员照顾。而且,这名患者只有她喂饭才缓缓接几口,其他医护人员给他喂饭一律拒绝。

  为了保证患者的营养,曾韵华每餐亲自喂饭,为患者做全身清洁护理。每次她坐在患者床前,一边喂饭,一边与病人说话,这是她给病人做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十多天过去了,病人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一天中午,曾韵华照例喂完饭,给患者做皮肤护理,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患者突然跃起,向她挥起拳头,狠狠打了两拳,猝不及防的曾韵华顿时眼冒金星。患者又端起一碗菜汤泼了她一身。病房外的医护人员立即跑过来制止,曾韵华却说:“快去看看患者,他有主动行为了,病情应该好转了!”后来,在她的精心护理下,这个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并康复。出院时,病人对打伤曾韵华一事深感内疚,一再说“对不起”,曾韵华却由衷地为患者康复感到高兴。

  在精神病患者日常护理工作当中,“服药吃饭”是精神病医护人员经常面对的难题。对此,曾韵华在工作中琢磨出一套好办法:如果患者不肯服药吃饭,她便和患者聊天:“你来了多久啦?”“你想家了吗?”“你这两天表现得蛮可以,今天都做了什么呢?”……通过聊天获取患者的信任,然后引导患者服药吃饭。

  “我觉得做事情就是要将心比心,我是护士,我应该要给患者最好的照顾。”每当天气转凉的时候,曾韵华一来上班,总要在病房转几圈,看看大家的衣服、袜子穿得够不够,她说:“我自己觉得冷了,就不能让病人冻着,因为患者不会说。”(记者 周海波 通讯员 谢长青)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