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重庆80后驻村民警坚守山村:乐做“居委会大妈”(图)
//www.workercn.cn2014-03-19来源: 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更多

图为陈林在和孤寡老人商量如何卖出更多竹筐。 刘相琳 摄

  中新网重庆3月18日电 题:重庆80后驻村民警坚守山村:乐做“居委会大妈”

  江北区是重庆市主城核心区之一,辖区最东端的五宝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镇上的年轻人大多进城务工了,刚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陈林和祝君却穿上了警服,成了这里的一名驻村民警。

  18日,中新网记者沿蜿蜒山路来到五宝镇新三村,走进两位80后驻村民警的工作、生活。

  2011年,研究生毕业的陈林选择了警察这份职业,工作地点虽位于主城却落在偏远的山村,搭档是同年毕业、年纪相仿的祝君。

  “刚出狱时,看到家里这个样子,觉得走投无路,就想着这样等死算了,是他们给了我好日子过。”提起陈林和祝君,面向记者有些讷讷的胡天喜打破了沉默。

  年过花甲的胡天喜50多岁时因故意伤害罪获刑10年,服刑期间妻子因病去世,唯一的女儿意外身故。当他刑满释放回到记忆中的家时,家中老屋由于无人维修坍塌。在村民帮助下,胡天喜暂时搬进一间破旧的柴房栖身,房内无水无电,连基本的生活用品也没有。

  2013年底,走家串户的陈林、祝君从村民口中了解到胡天喜的情况后登门看望。说明来意,两人进入老人的家,入眼可见漏着光的屋顶、硬邦邦的床、厨房里长着芽的土豆……眼前这个所谓的家让两人心酸。

  “虽然你以前犯过错,但已经付出了代价,现在你无亲无故,生活困难,我们会尽可能帮助你。”为了解决胡天喜的基本生活困难,陈林和祝君将了解到的情况报告给所长张朝安。在派出所协调下,当地很快为老人办理了低保,并申请了生活困难补贴。两人还专门抽时间带胡天喜购置了生活必需品。看到老人缺衣少穿,祝君将家里富余的冬衣打包送了过去;看到天气日渐寒冷,陈林又将新婚才添置的新被子、新被套送到了胡天喜家。在陈林和祝君带动下,所里的民警们也伸出援助之手,带来家里的多余衣物和日常用品托两人带给老人,力所能及解决老人的实际困难。

  2013年3月的一天,两人正沿公路巡逻,遇到在路旁卖竹筐的老人王术英,在老人的热情邀请下,两人走进了王术英的家。老人家的房子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的泥土房,门前台阶上还杂乱摆放着成串的竹编小箩筐。

  攀谈中,民警了解到,王术英和老伴是孤寡老人,唯一的儿子因癌症几年前过世,当初治病时欠下的债至今没还清。两位老人没有收入来源,只能靠种菜和编竹箩筐换钱还债,虽然手脚麻利,一天能编不少箩筐,但由于地处偏僻,箩筐的销路并不好。

  “婆婆,这个竹筐是纯手工制作的,在外面一定有销路,等我们帮你把品牌打响了,你的箩筐就不只是卖给城里人,说不定还能卖到国外去呢。”两人一合计,打算帮助老人打开箩筐的销路。

  从那天起,陈林和祝君成了兼职推销员,销售首先从自己的朋友、同事、同学、邻居处入手。由于竹筐价廉物美,很快帮着老人卖掉了近百个竹筐。在了解两位民警卖竹筐的原因后,不少人从他们那里购买了竹筐,一个养殖场的老板甚至专程找到他们购买了十几个。为进一步打开销路,陈林还在个人微博中将箩筐拍成照片、配上简介发布出去,特别注明这是原生态纯手工制作,一旦有人询问便不遗余力推销。

  采访中,陈林和祝君表示,他们将尽己所能把马井村竹筐的义务推销工作一直承担下去。

  收集问题、化解邻里纠纷、帮扶贫困人员……两年多的警察工作,陈林和祝君更多的时候不像是一名警察,更像是“居委会大妈”。陈林和祝君告诉记者,“只要乡亲们需要,我(们)愿意一直做村里的守护者。”  (作者 刘相琳)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