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奋战在世界最长高原高铁隧道的建设者:隧道通了就回家
//www.workercn.cn2014-02-04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隧道通了就回家——记节日期间奋战在世界最长高原高铁隧道的建设者

  新华网西宁2月3日电(齐中熙 王利 刘凤翥)时针指向2014年2月2日农历大年初三一点半,兰新铁路客运专线5标段大坂山隧道项目部,室外的温度计显示-25℃。

  担任指挥长的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三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永亮的电话仍旧响个不停,眼下正是工程的最后攻坚阶段,为了争取早日将隧道贯通,高永亮已经连续几天没有睡个好觉了。

  大坂山隧道全长15.918公里,位于青海省大通、门源两县境内,施工区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最高4211米,常年积雪,高寒缺氧,年平均气温5℃以下,极端最低气温-34.5℃。该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技术标准要求高,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的高原高铁隧道。

  在高寒缺氧条件下,施工人员身体机能下降,机械设备功率降低,施工难度之高非常罕见。

  2010年3月大坂山隧道开工建设以来,高永亮带领他的团队,在莽莽高原,战严寒斗缺氧,克服交通不便、地质复杂等诸多困难,发扬“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的“铁兵精神”,采取标准化施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奋战高原、挥洒汗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节点工期的胜利。

  夜已深了,高原的夜晚气温很低,妻子端来一杯热茶递给仍然忙碌着的高永亮。四年多了,自从高永亮奉命出任大坂山隧道的指挥长,妻子就辞去了原来的工作,跟随他战斗在高原。“这里条件差,老高又是一个忙起来不管不顾的主儿,我不放心……”

  出口正洞队长李国昌,到大坂山四年没有回家过上一次春节。年过半百的李队长,春节期间仍带领工人在大坂山上测量、打眼、放炮。面对隧道埋深浅、地质差,他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要亲自检查复核。

  长期的过度劳累和睡眠不足加上高原缺氧,使李国昌的气管管径增大,时常头晕。项目领导多次劝其到西宁、北京检查治疗。每次让他多休息几天时,他总是说:“离开工地我睡不踏实。”没办法,老伴只好也来到高原照顾他,一住就是四年。

  郝吉云,一个腼腆的23岁小伙子,2010年毕业分配到大坂山隧道工地从事测量工作。大年初二,他仍准时扛着三脚架、棱镜等沉重的测量仪器进洞。

  面对这近16公里长的“高原高铁第一长隧”,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郝吉云进行了大量摸索和实践。为了使控制点不受过往车辆干扰,他将控制点埋设在地下,并且每次都徒手捣固控制点周围的混凝土,以便查找。由于混凝土的腐蚀,他的双手脱了一层又一层皮,有时疼得笔都握不住。

  凭着对测量工作的认真劲,几年来,他经手的测量没有出现一次失误,并且成功解决了隧道交会断面测量误差较大等问题。

  春节的鞭炮声四起,人们都在举家团圆过大年。可在冰天雪地海拔3000米的大坂山上,来自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的建设者们却在与严寒缺氧进行着“拉锯战”。

  “隧道通了就回家!那时我们就可以吃上一顿热乎乎的团圆饭。”项目书记杜公平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