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古稀老人周学海在异乡回望:只为心中一个“建设国家”的梦
//www.workercn.cn2014-01-30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一人有一个梦想,一位远在异乡的老人,他所有的幸福或悲伤,希望或失望,坚决或迷茫,都仅仅是为了一个梦,一个让他倾尽所有,却无怨无悔的梦——“建设我们的国家”。

    周学海,出生于美丽的东方之珠上海,却在北国冰城长春奉献了毕生心血。为响应党的号召“好青年志在四方”,25岁大学毕业的他毅然离开父母和弟妹,只身一人来到东北黑土地,直到70岁才离开长春回到上海。

    作为一名77岁高龄的退休老人,周学海将他的个人梦想融入建设国家的大梦想中,用执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传递着老一辈知识分子热爱祖国的“正能量”,用他平凡的经历,带着对党深深的热爱和眷恋,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一段平凡而感人的光辉岁月。

    “只为心中一个‘建设国家’的梦”

    年轻时的周学海,195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在那个人才稀缺的年代,靠着国家的政策,周学海基本上没花一分钱就顺利的读完了大学。

    “我是一个幸运儿,进入大学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周学海表示在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大学录取率极低,很多天资聪颖的人因种种原因没有机会继续求学的情况下,他能顺利地进入大学除了个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一种机遇。

    家境贫寒的周学海为了补贴家用,一边念书一边打工。读高中时自己办起初中语文、数学和机械制图补习班,待补习班发展到一定规模,周学海聘请了几位兼职教师,当起了补习班的“校长”。

    “白天当学生,晚上当老师,忙得不亦乐乎。钱挣着了,自己的办事能力得到了锤炼,一举两得。”周学海回忆起当时的生活,觉得十分充实。

    大学毕业后,周学海怀揣着最初的梦想报名参加了国家支援东北的计划,被学校分配到长春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参与精密仪器设计调试、物理实验及理论研究、科技情报资料的编辑和翻译,以及学校教师、科技任务的管理协调等工作。

    “研究所的工作让我掌握了不同类型的工作,给了我一步步实现‘建设我们国家’梦想的机会,”周学海说。

    周学海认为改革开放后,这一代人迎来了新的春天,许多饱含热切报国理念真诚工作的人,得到很多学习、锻炼和回报社会的机会。

    “我们会像一颗螺丝钉那样,钉到工作任务上,”周学海认为,那个年代的人因为懂得学习和工作机会的来之不易,所以心怀感恩,把自己的国家建设的更加强大,是他们心中一直不曾忘却的梦想。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