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文哲:“嫦娥”奔月十年, 他从未停下分析传回数据的脚步-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法文哲:“嫦娥”奔月十年, 他从未停下分析传回数据的脚步

2017-11-20 08:26:13

本报记者 唐芳 摄

  人物档案

  法文哲,生于一九八○年,陕西省扶风县人,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长期从事月球与行星科学、微波遥感研究工作。

  “一颗探月卫星价值十几亿,获得的大量数据不能被埋没,我们要去分析!”十年前,“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绕月,我国迈出了探月工程的第一步。这也是法文哲分析月球探测数据的开始,他成为我国该领域首批学者。

  最近,这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正忙着修改“月球极区挥发分报告白皮书”,这份白皮书将对未来10年“月球极区挥发分”的探测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

  “探月是全人类的事。”法文哲坐在靠背椅上慢条斯理地说:“‘阿波罗时代’是人类第一个探月高潮。本世纪初,是人类第二个探月高潮。”

  微卷的头发和络腮胡,一米八几的身高,令这位80后教授看上去像个“奇异博士”。

  有能力发射探月卫星的国家名单,越来越长。在没有协调的情况下,多国使用相同的仪器,探测月球表面的同一着陆区,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这样,得到的月表数据其实是一样的。”法文哲微微一笑,“为避免重复,听听各国的探月计划,再协调下,能让人类探月的科学价值最大化。”

  法文哲8月受邀去了一趟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在两天半的时间里,他与美国宇航局、欧空局等11位不同国籍的月球科学家,听了世界各航天机构关于未来10年“月球探测计划”的详细报告。

  “这对我国今后月球极区采样应该怎么做会有帮助。”他说。

  法文哲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些无奈,“国际上终于承认,中国有科学家在做月球研究工作,中国科学家能为人类认识月球作出贡献”。

  “偏见”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不敢接法文哲递的名片,不敢直接到中国进行科学访问,也不敢直接回复他发的邮件。

  在法文哲办公室墙面、玻璃门上贴着大大小小的月球表面图或撞击坑图,书柜里藏着一些月球和微波遥感相关的书籍和纪念品。

  他拿出一张印有“嫦娥探月”工程标志的贴画递给科技日报记者。“一些科学家对中国很友好,会主动访问中国。这是外国科学家自己花钱制作的,会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对月球感兴趣的人。”法文哲说。

  不过,他皱了下眉说:“国际上还是有些人对中国月球科学研究有偏见,排斥中国。”

  这是近几年法文哲的遭遇: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不敢接他递的名片,不敢直接到中国进行科学访问,也不敢直接回复他发的邮件。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术上各国是保密的,因为技术一旦申请专利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法文哲苦笑道,“但科学不应该,科学应该是开放的。”

  “月球与行星科学会议”是1970年“阿波罗时代”以来便开始举办的月球科学家盛会。

  2010年,法文哲接到了会议邀请函,上面写着:本会议邀请美国、欧洲和中国等世界各国从事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参加会议。但从2013年开始,邀请函上列举了主要航天国家,唯独没有中国。“我每年收到邀请函后,都会发邮件给会议主办方,争取把中国的名字加到会议邀请函中,可也没争取到什么。”

  法文哲会在邮件上写:中国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探月卫星,对国际月球探测工作有贡献。国际会议该把中国写上去,为什么没有?

  去年情况突然改变,该会议邀请函不再列举国家,只用“世界各国”来替代。是不是自己的邮件终于发挥了作用?法文哲不好确认。

1 2 共2页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林丹低迷,国羽男单要靠谁?(图)

      中国羽毛球公开赛是林丹继丹麦和法国两站超级赛退赛后,时隔一个多月再次回到球迷的视野中,原本大家都期待得到充分休息的林丹能够在家乡福建有一个不错的表现,但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0∶2,林丹遭遇一轮游,让现场的球迷大跌眼镜。

  • 齐达内:巴萨不会一直赢下去

      据新华社马德里11月18日电 (报道员谢宇智)在马德里“德比”战战平马德里竞技后,皇家马德里已在西甲积分榜上被老对手巴萨甩开了10分。尽管历史数据显示,本赛季皇马想要逆转已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但皇马主帅齐达内还是自信地表示:球队仍未放弃夺冠的希望。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火锅达人”范勤耘

      “成都大约有1.1万家火锅店,大部分走中式风格,一成不变早晚得被淘汰。”在成都味蜀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范勤耘看来,做生意,唯一不变的就是变,“5年来,从装修到店面特色,我们一直在‘变脸’”。

  • “‘桃’宝皇后”牛庆花和她的“穷亲戚”们

      仅在两年前,牛庆花还只是山东省蒙阴县野店镇北晏子村一名普通农妇。丈夫在外打工,她独自赡养老人、照顾年幼孩子,另外还种着20亩果园,养着100多头猪、40多只羊、200多只鸡,这些活儿四个青年壮劳力都干不完;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