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斌:石窟寺是综合的学术艺术殿堂(图)-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魏文斌:石窟寺是综合的学术艺术殿堂(图)

2017-11-10 09:01:43

石窟寺是综合的学术艺术殿堂

——访石窟寺专家魏文斌

  魏文斌

  1965年出生于甘肃定西,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兰州大学敦煌学博士。1988至2001年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田野考古发掘领队资格。2002年以来在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研究馆员。兼任甘肃敦煌学会常务理事、甘肃历史学会副秘书长,甘肃省领军人才。

  曾在《考古》、《敦煌研究》、《世界宗教研究》、《考古与文物》、《华夏考古》、《中原文物》等刊物以及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甘肃佛教石窟考古论集》,主编《天水麦积山石窟研究论文集》,任《麦积山石窟研究》、《麦积山石窟环境与保护调查报告书》、《中国文物地图集甘肃分册》等副主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天水麦积山石窟北朝佛教艺术研究》。其中《炳灵寺石窟唐蕃史料》与《甘肃武威白塔寺遗址1999年的发掘》分别获甘肃省第八、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麦积山石窟研究》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

  麦积山石窟 北魏 第71龛

  丝绸之路是中西文明交流的纽带,她把古代印度地区、中亚地区,我国的新疆地区、甘青宁地区、中原地区、东北地区乃至朝鲜半岛和日本都串联了起来。丝绸之路沿线星罗棋布地分散着的大大小小的石窟寺,它们犹如耀眼的珍珠熠熠生辉,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佛门弟子、文人墨客以及研究学者。本期介绍的正是石窟寺专家魏文斌。

  记者在兰大一分部见到了正在忙于研究工作的魏文斌教授。桌上堆叠的大量资料和一本本大部头的著作几乎将他淹没。据魏文斌介绍,他现在的工作比较庞杂,除了科研工作,还有教学任务和《甘肃文物志》的编撰工作。

  出生于甘肃定西的魏文斌从小生活环境非常艰苦,“记得小时候上学时都没有像样的桌椅板凳,因为缺乏纸张,平时的练习题都在地上写,但是现在想来并不觉得苦,因为我上学时作业很少,所以对学习的兴趣反而非常浓厚,对一切都充满了求知和探索。”因为成绩优异,他顺利地考上了北大考古系,然而还没来得及高兴的他忽然发现考古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考古学涉及的学科类型极为丰富,只有文科背景我刚开始是很难适应的。所以我更加刻苦学习,为日后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毕业后的魏文斌顺利地进入甘肃省考古所工作。“到研究所后我陆续参与和挖掘了很多考古项目和考古现场,为我日后的考古研究增加了很多实践经验。我国的考古学起步较晚,研究也比较滞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才逐渐跟国际接轨。在工作中我意识到,除了平时的积累和学习,要想把考古工作做在前列,必须要懂得多学科的分工合作,否则仅凭个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2001年,魏文斌作为第一批交流人才去了日本做考古访问学者,在半年的交流学习中他感触很深:“我曾多次参与过他们的发掘现场活动,他们的考古现场是对外开放的,民众可以在固定的时间有序参观,并有专业人员现场讲解,这对国民普及考古知识很有益处。我认为大众对考古感兴趣是好事,应该加以支持和引导。”

  为了让自己的学科基础更加丰富,魏文斌后来跨专业考取了敦煌学的博士学位,毕业之后在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潜心钻研,这一干就是整整十年。记者看到魏文斌写的关于麦积山石窟的著作和论文非常多,可见这十年中他对麦积山石窟研究非常扎实。对于麦积山,魏文斌有着深厚的感情。麦积山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寺之一,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在中国石窟寺发展史以及佛教艺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然而麦积山申遗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据魏文斌介绍:“麦积山石窟在21世纪初即开始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在此之前,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以及重庆大足石刻申遗成功,而曾被誉为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步子迈得却迟了一些,使得其申遗的路子显得艰难起来。同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已经有了四处,因而单独申遗,麦积山石窟已经不大可能。2007年,国家文物局提出联合中亚五国将“丝绸之路”作为文化线路进行整体申遗。我国的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六省区的40多个与丝绸之路关系密切的遗产点被作为备选点进行申报工作。甘肃省为陆路丝绸之路最为重要的通道,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各类文化遗产,从东到西分布着石窟寺、城址、古墓葬、驿站等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众多文化遗产。经过研究院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努力,麦积山石窟终于在2014年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这不但表明麦积山遗产价值的真实性、完整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同时也为甘肃乃至中国获得了一个国际品牌。”

  魏文斌说,除了石窟本身,作为一处文化遗产,其所依存的自然环境景观是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护文化遗产,必然要保护其相关的遗存的自然景观。自然与人文景观是互相补充互相关联的,二者不可偏废。一处文化遗产都有与其相关联的特殊自然景观,麦积山石窟也是如此,麦积山石窟所在的山体是其存在的根本,而周围的环境景观更是与石窟紧密相连。纵观麦积山石窟的选址、洞窟的营造、造像与壁画的制作、文化遗存的保存与保护都离不开周围的自然环境。因此,在研究麦积山石窟古代文化遗存的时候,其所依附的自然环境也是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周围环境对麦积山石窟的影响非常深远,并且自始至终伴随着麦积山石窟的发展变化。尤其是现阶段对于麦积山石窟的保护,更要研究其所依附的自然环境对文化遗存影响的规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物与环境的互相关系,进而达到保护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的目的。

  记者问他为何在众多考古门类中钟情于石窟寺研究。他说:“从理性上讲,我的毕业论文做的就是石窟寺,本身又在麦积山石窟工作,对研究者来说不管学科背景和客观条件都很便利,况且我省的石窟寺资源相当丰富,同一个省内的石窟可以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文化和艺术类型,比如麦积山石窟和莫高窟就极为不同,一个处于温润的环境,一个处于干燥的环境,然而它们都屹立千年不倒,从这就可以看出古人因地制宜的智慧。古人根据环境和土壤的不同,其开凿的方式不一样,比如河西地区多为粗糙的砂砾岩,适于塑像。麦积山岩体即可进行雕刻也适合泥塑,陇东地区则主要为雕刻。除了地缘因素,石窟寺的风格还和当地的民族信仰、风俗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感性上讲,我对石窟寺有一种亲近感,守着全国的四大石窟之一却没有研究好那是说不过去的,所以我对麦积山石窟的研究责无旁贷。”

  关于石窟在古代遗存中占有怎样的地位,魏文斌沉思片刻后回答说,石窟寺在古代乃至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石窟寺完美地结合了当时社会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传播理念和信仰的同时丰富了当地文化,石窟寺造像本身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和审美情趣,比如北魏时期比较流行飘逸潇洒的社会风向,那个时期的佛像就非常清秀,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尚。比如开凿一个石窟需要很多当地的能工巧匠互相协作,开凿需要的材料也促进了当时经济贸易的发展。可以说,一座石窟寺就是一个区域的文化中心、一座综合的宗教艺术宫殿,是文明的汇聚点。

  访谈到最后,魏文斌谈起了石窟寺文化对甘肃的影响。他说,我省有石窟寺遗存170多处,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就有3处,石窟寺在我省的文化遗存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但开凿时期早,类型丰富,而且延续时间长,最能反映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和互相影响。石窟寺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质文化遗存,它是佛教持续不断传播的鉴证。以石窟寺为中心,互相辐射及来往的不仅仅是当时物质文化的交流,其影响到现在都很深远,我们现在的影视、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都深深地被影响着。我省的石窟寺资源如此丰富,所以对专业研究者来说,尚存的研究空间还很大,所以我要持续把石窟寺研究工作做得更好。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华静文/图

来源:兰州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婉约周深变身硬气男

      本周六20:30东方卫视《拜见小师父》又将迎来汇报表演。本周节目中,周深将再与戏曲结缘,师承褚天舒小师父学习京剧。得知这个消息,不少网友却表示了担忧:“花脸唱腔以粗犷洪亮为主,声线柔和空灵的周深能驾驭得了吗?”

  • 张嘉译、王珞丹谈情,讲的还是医疗事

      《急诊科医生》的播出将北京卫视送上了收视排行前列。全剧开篇就抛出“保大保小”话题,随后,年轻医生孙萌在急诊科意外死亡、海归女主回国寻找父母去世真相、女主在急诊科建立基金等情节也引起观众争议。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老创客”丁江山的新追求

      最近,61岁的“老创客”丁江山又有了新的追求——让自己发明制作的各种机器人、机器动物走进校园、走进人群,传播创新理念,帮助人们树立科技意识、创新意识。

  • 崔万志:把挫折当财富

      他身有残疾,却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自立自强之路;他口齿不清,却成了“超级演说家”节目的年度亚军。他就是安徽省合肥浩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崔万志。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