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卜天:在科学史“新大陆”开疆拓土-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张卜天:在科学史“新大陆”开疆拓土

2017-10-17 08:29:35

  其实在那之前,张卜天已经初尝翻译之味了。从美国回来时,他带回了温伯格的一本书——《终极理论之梦》。“那时没有经验,不知道翻译前要先谈版权之类的程序,结果译了1/3时,别人已经出版了。”

  他说,自己只是单纯地想把国内还比较陌生的好东西介绍过来,与人分享。在这方面,他有点“强迫症”:“我就是不能容忍国内相关领域的书停留在粗浅的层面。”

  在他印象中,译过最难的一本书是开普勒的《世界的和谐》,开篇第一句话竟然整整一页半,没有一个句号。为了那一句话,他在图书馆坐了一个下午。这本书的原文是拉丁文,而两个英文译本差别甚大,粗看之下甚至会误以为不是同一本书。

  科学史领域的名著都散布在英语、法语、德语、荷兰语、拉丁语等不同的语言领域,翻译的难度可想而知。如果读不懂原文,不同译本之间的相互对照是常有的事,而曾在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学习德语以及自学拉丁文的经历,让他得以在多语种之间游刃有余。

  “当然,要独立翻译中古的拉丁语著作还不太现实,不只是语法的通透就能解决的。”张卜天并不讳言语言之路的坎坷。一本书译下来,与作者邮件往来常常有200多封。

  尽管如此,那些最重视、最经典的书,他会力求每个词都尽可能精确,并加上自己的“背景注释”。譬如众所周知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张卜天在翻译时直接把名字改成了《天球运行论》。

  “对哥白尼来说,orbium并不是指我们所理解的‘天体’,而是古代天文学家假想的带动天体运行的那个透明的‘天球’。今天我们不承认有‘天球’的存在,便想当然地把这个词译成了‘天体’。”

  旧的译本是由一位天文台的老先生译的,对西方哲学、古代科学的背景了解不深,一些古代的人物、事件、哲学和科学术语,也翻译得不甚精确。经张卜天修订之后,附在书后足足200页的注释,新译本质量大为改观。这些功夫往往都在暗处,一般读者很难注意到,其最大的价值可能只在于对哥白尼的专业研究上。

  但张卜天觉得,这是值得的,必要的。

  不过,对于大多数的书而言,他并不追求十全十美。面对科学史这片“新大陆”,更多时候,他内心涌动着不可遏制的“开疆拓土”的热情,总想以更高的效率,多译一本书,也就为这个新学科多辟出一块田地。

  很多人说他译的书“有门槛”,希望他写一些更普及的东西。但张卜天觉得机缘未到。“我现在只能讲比较深的、专的——这不是自夸,是我水平还不够。我只能影响一部分人,再由他们中有能力的人去影响更多的人。”他笑笑说,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做。

  在他看来,科学史的书有几个层面——

  “一类是特别专业的、比较冷僻的,太细节的内容,我不怎么翻译;一类是宽泛而基本的,类似教材性质的,是我优先选择的;还有一类是更通俗的书籍,也不是我的重点,这类书能翻译的人很多,不缺我一个。”

  4.离开了“土壤”,科学是没有灵魂的空壳

  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张卜天给史蒂文·温伯格当过助教。“我最佩服之处,是他在科学以外还对哲学、科学史有这么多了解。尽管他的主要观点我不太同意。”他的语气如此平静,似乎他评价的不是诺贝尔奖得主,而只是某个“路人甲”。

  我忽然觉得,眼前的这个人,已臻“自在”之境。他有自己清晰的认知体系和价值观,对大师的学识不迷信、不虚美,更不屑以批驳大师来哗众取宠、自抬身份。

  “不过话说回来,观点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作为科学家,有人文关怀是最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温伯格比大多数学者做得好多了。”他的表情,好像在责怪自己又“执念”了,又产生了“分别心”,而一经想通,立时变得轻松起来。

  他曾说自己喜欢反思。看得出来,的确如此。

  科学史分为实证史、思想史、社会史等很多领域,张卜天最关注的是科学思想史。甚至可以说,他真正关心的是思想史里面的文化背景,是哲学、宗教乃至尘封在现代性背后的神秘学,是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的“土壤”。

  “科学”二字,更多是一个前缀。

  “我研究科学史不是因为喜欢科学,而是因为科学对于理解世界太重要、太基本了,几乎一切事情都不可能抛开科学来谈……就像我在做一个课题:西方‘机械论’的起源,我重视‘机械论’不是因为我喜欢机械,而是因为它是那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自然哲学。”

  在张卜天看来,作为舶来品的“科学”跟西方文化的联系尤其紧密。离开了“土壤”,科学将只是一副没有灵魂的空壳。

  影响他最深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曾如是批判现代科技:人被技术所统治,无所皈依,而有“失掉自己的危险”,所以人应诗意地栖居,经由“仰望天空”而“回归大地”,达致存在的“敞开”与“澄明”之境——

  而他所做的一切,正是为了“扎根于”大地。与此同时,他想更多人认识到我们“日用而不知”的这片“沃土”,寻回自身存在的家园。

  “学理工科的人容易偏狭,变得不宽容。”张卜天说,“我当年就是学物理的,也经历过这种思想过程,觉得自己学的是‘离真理最近’的学科,把这个学好了就可以了,我为什么要了解历史?这些文科有什么意义呢?”

1 2 3 4 共4页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三代人的坚守铸就塞罕坝精神

资讯·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东方卓别林”严顺开因病去世

      他曾塑造过阿Q等经典银幕形象,多次在春晚舞台上带给亿万观众欢笑,还曾不遗余力推广滑稽戏,被誉为“东方卓别林”。经上海滑稽剧团确认,著名艺术家、喜剧演员严顺开于昨日去世,享年80岁。

  • 巴萨将帅:原本能拿3分

      巴塞罗那14日晚在西甲第八轮中客场1:1战平马德里竞技,终结本赛季联赛全胜纪录。主帅巴尔贝尔德和进球功臣苏亚雷斯赛后都肯定平局不易,但未能从客场带走一场胜利仍令人感到遗憾。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吴仕刚:茶产业铺就了致富路

      自从家里开农家乐以来,花溪区久安乡雪厂村的吴仕刚一家每天都忙个不停。   吴仕刚家开的农家乐名叫“醉茶香”。“醉茶香”为何让很多客人“醉”在其中?吴仕刚道出了他的“生意经”。

  • 刘方西:惠农政策多 农民干劲足

    十九大前夕,记者来到庐山市天鋆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采访,理事长刘方西正在搭建高3米、宽4.5米的钢架大棚,谋求合作社升级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