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大会》 以独特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中国戏曲大会》 以独特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2017-10-16 16:28:31

《中国戏曲大会》 以独特方式“讲好中国故事”
——与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袁慧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孙小梅对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戏曲传承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古老的传统艺术再次迎来了春天。近期,中央电视台重磅推出《中国戏曲大会》等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品节目,受到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本报记者就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戏曲艺术有关话题与国家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袁慧琴和中央电视台《中国戏曲大会》节目主持人孙小梅展开对话。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活态的文化基因,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绽放着夺目光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紧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千百年来,城里乡间,搭台唱戏,构成了中国社会一道独有的文化风景线。中国人对戏曲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情感依赖和原乡情结。振兴戏曲艺术,使之与五千年中华文明相匹配、与气象万千的伟大时代相匹配、与亿万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匹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戏曲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学习时报》:在岁月的长河中,中国自古就有“入国问禁,入乡随俗”的民间传统。民俗是最贴近身心和生活并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戏曲当然也如此。今天,请两位老师从民俗人文的视角,将博大精深的戏剧艺术文化转为轻松愉悦的普及读本,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什么是戏曲。

  孙小梅:好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戏曲是祖国的文化瑰宝,但因为地域、方言等多种因素确实造成了一些人因为“看不懂”而与戏曲产生了距离,这是实际存在的问题。如何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从而唤醒国人对中国戏曲文化的热情呢?比如在本届《中国戏曲大会》题目的设计中,有相当一部分有趣又易于接受的题,也有一部分的泛文化题目拉近和观众距离,实现大会秉承的“零门槛”宗旨。就是这个“零门槛”,一下子增强了国人对戏曲艺术的感悟和认同感。播出以来,大家纷纷留言表示通过观看比赛获益良多,对戏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一个方面表明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袁慧琴: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用特殊的方式讲故事。因为,戏里乾坤大,万念归于“一”。戏曲是一个世界,是由眼神、妆容、手势、身段、步伐、声音、语气、唱腔、服装、道具、动作、舞蹈等组成的独特的歌舞演故事的表达体系。戏曲是一面镜子,照见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演进轨迹。戏曲是一种智慧,用极简、极慢的表达,凝聚出无限丰富的视听盛宴。一道水袖,可以让天地分立;一个步伐,就已经生死永离;一句唱词,时间便已永恒。戏曲连接了古与今,沟通了快与慢,诠释了道与术。就是这小小连接,让你感受人性的进化之美。

  《学习时报》:200多年前徽班进京,铸就了京剧艺术的诞生。它跨越地域,海纳百川,形成于民间,扎根于大众,以其勃勃生机的艺术生命力延续着、传播着、发展着;它就像一部百科全书,用歌舞向世人诠释着历史、演绎着故事,阐述着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但是,戏曲艺术走到今天,许多观众认为离我们太远,与现实生活不协调,更多是中老年人的事情,两位老师怎么看待这个社会现象?

  袁慧琴:中国戏曲在世界的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正是戏曲表达了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载歌载舞,说、唱、表兼重的戏剧形式,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然而,近年来戏曲出现了衰退现象,渐渐失去了观众,这里有客观原因。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娱乐和休闲生活呈现多元化,戏曲不再是观众唯一的选择。但更重要的是受观众喜爱的剧目太少了。戏曲是演给人看的,戏曲的创作演出时刻应当为观众而存在,失去了观众,戏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老年人看戏这个现象存在有其客观性,经过年月的积淀,他们对人生有了阅历,也有了一定的闲暇时间,成为看戏的重要群体,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是,戏剧的魅力是由文化凝练而成的诗的意象,戏剧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就必须要回归对戏剧美学精神的关注和对人的深层关注;必须对人的内在精神资源作微妙的深层发掘,人,才是戏剧的灵魂。一个个优秀的剧本,经过一代代优秀的艺术家的表演与传唱,使得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精神智慧得以在民间传承与发扬。正所谓为“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

  孙小梅:很多人觉得戏曲是中老年人的事,其实不然。从这次《中国戏曲大会》现场来看,基本上是年轻人的主场,百人团有那么多的年轻人,最小的选手不到7岁。他们对戏曲的那份热爱,把戏曲知识掌握得那么扎实,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也特别感到震撼的,也由此看到了这门艺术的魅力所在和美好前景,当时我脑海里就涌现了一个词“后继有人”。可以说戏曲不单只是一种表演形式,而是有着更为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甚至承载着中华传统文明的传播责任。

  《学习时报》:的确如此。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维与欣赏方式、价值观与表达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导致现代生活的内容、欣赏接受方式和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如何解决这种矛盾,戏曲艺术如何做出自身的求变姿态。两位老师怎么看?

  袁慧琴:在时间的步伐里,在生命的剧场里,我们都太忙碌,这个世界的唯美,只有慢下来的人才能体会,只有平静下来的心,才能有机会捕捉得到。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诗一般的语言“到了拉萨,为什么让你的脚步放慢,那是让你的灵魂跟上”。戏曲,是心灵的沉淀、是人性的回归,是人与天地的节拍相协调。戏曲,一上来就是巅峰,人性表达的高处,接触越深,离初心越近,回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这就是戏曲艺术之所以千百年来传承至今的魅力。同时也说明,传统戏曲文化更需站在公众层面,从全社会角度寻找人们对戏曲文化的需求,移开那些因时间而累积的门槛,引导有兴趣但苦于没有知识普及的观众,走入戏曲世界,在更大范围内,引起观众共鸣。

  孙小梅:《牡丹亭》中杜丽娘唱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对于戏曲这座有着千百年历史的百花园,群芳竞艳,自有信心让当代年轻人发出杜丽娘一样的感慨。《中国戏曲大会》集结众多名角,或作为嘉宾选手“陪考”甚至成为“题目本身”。在当今文化消费选择多样的时代,不能是靠自身魅力去期待知音“曲径通幽”找上门来,而是要主动张开双臂拥抱大众熟悉的文艺形式,在保持本体艺术特点的前提下,尽可能以更多渠道和方式“广而告之”。而对于电视综艺来说,介入戏曲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次文化的寻根与回望,更是为当下综艺节目原创力的一次文化输血。可以说,中国戏曲古典性的形成,正是基于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之相对的艺术单一性、审美实时性、文化时尚性、趣味趋同性,彼此之间的优胜劣汰和相互吸收、提高,最终成就了这一民族艺术的最高典范。

1 2 3 共3页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葛文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三代人的坚守铸就塞罕坝精神

资讯·快评

娱乐 · 体育

  • 巴萨将帅:原本能拿3分

      巴塞罗那14日晚在西甲第八轮中客场1:1战平马德里竞技,终结本赛季联赛全胜纪录。主帅巴尔贝尔德和进球功臣苏亚雷斯赛后都肯定平局不易,但未能从客场带走一场胜利仍令人感到遗憾。

  • 尤文再负,意甲卫冕前景不乐观

      尤文图斯力争冲击意甲联赛七连冠的希望在14日看上去有破灭的风险。坐镇主场的“斑马军团”在第八轮较量中以1:2不敌拉齐奥,继意大利超级杯后,本赛季第二次输给对手。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吴仕刚:茶产业铺就了致富路

      自从家里开农家乐以来,花溪区久安乡雪厂村的吴仕刚一家每天都忙个不停。   吴仕刚家开的农家乐名叫“醉茶香”。“醉茶香”为何让很多客人“醉”在其中?吴仕刚道出了他的“生意经”。

  • 刘方西:惠农政策多 农民干劲足

    十九大前夕,记者来到庐山市天鋆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采访,理事长刘方西正在搭建高3米、宽4.5米的钢架大棚,谋求合作社升级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