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王冬龄:三天后,他还要用水墨惊艳纽约(图)
//www.workercn.cn2013-12-09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昨天,年近七旬的王冬龄回到故乡南通办个展

王冬龄:三天后,他还要用水墨惊艳纽约(图)

王冬龄现场作画。

    昨天,江苏南通,书法家王冬龄的故乡。当观众一批又一批地涌进南通博物苑展厅,欣赏新开幕的“湖海通——王冬龄书法艺术展”时,王冬龄一口气跑上三楼露台,抱起孙女王文丽,在博物苑创始人张骞植下的百年紫藤下,定格了一张祖孙照。

    3天后的12月11日,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一个策划了长达10年之久的水墨大展“水墨艺术:历史对当代中国的献礼”即将开幕。作为当代最重要的书法艺术家之一,王冬龄的作品将在“抽象主义”单元中展出。

    届时,他与《钱江晚报》在今年初共同推出的“大字走世界”活动,也将抵达高潮,本报记者将全程跟踪报道。

    往常个展,王冬龄总是被“重点保护”。但昨天,他亲自招呼着四面八方赶来的宾客。而在开幕的前一晚,王冬龄还带着大家吃江鲜、游濠河。

    开幕式的现场,也像是一场亲朋好友的聚会。孙女王文丽蹦蹦跳跳地走上台,清唱起自己拿手的歌《隐形的翅膀》。在悦耳的童声里,王冬龄拎起那管10斤重的毛笔,一口气书写下“湖海通”三个巨字草书。

    自发前来的观众包围了整个博物苑的广场。有位老先生没有带相机,王冬龄书写的时候,他情急之下脱了鞋,站在高处,掏出包里的笔,画下王冬龄的速写。

    展览主会场设在博览苑内的张骞故居。这是一座三层的百年老楼,中西合璧的木质楼梯踩起来有“嘎吱嘎吱”的质感。扶楼而上,迎面是王冬龄的巨幅草书。而他颇有现代意味的“春”字,镶以素雅简洁的镜框,展示在老式壁炉上,似乎升腾着一股暖意。

    为了此次的南通个展,王冬龄带来了自己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60余件作品,其中包括他特别创作的王国维、郑板桥、文天祥等名人诗文草书作品。

    年近70岁,直至今天,王冬龄最常念叨的一句话依然是“要努力啊要努力”,为此,他长期游泳,保持创作体力。昨天,面对故人亲朋,王冬龄说自己:“诚惶诚恐”。

    或许正是站在故乡,王冬龄想起了自己的起点。

    他出生的如东县,两面靠黄海。落潮的时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滩涂。父亲是商人,开了一家杂货店。每一天,家人都用柜台上那管细细的、旧旧的毛笔,工工整整地抄录下着每一笔账目——大米二斤、草席一卷、扇子两把、糖果一斤……如此种种。

    王冬龄便是这样开始自己的书法故事的。上学的时候,他爱上了涂鸦,最喜欢画那些熟悉的物品,比如吃水烟的水烟台。几位老先生对他说,要画画,一定要先写好毛笔字。于是,王冬龄找了几块老方砖,开始练习用水习字。

    1961年,王冬龄从老家江苏如东马塘镇来到南通,考取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当时的书法老师是沈子善、尉天池。

    正是尉天池带着他,在1967年敲开了林散之先生位于南京林学院内的家门。多次拜望之后,林先生欣赏这位20岁出头便写得一手好字的年轻人,收入门下。十余年后,王冬龄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书法篆刻研究生班,师从陆维钊、沙孟海等书法大家。

    昨天,尉天池坐在开幕式最中央,一直笑眯眯地看着爱徒。此时此刻,这大概是身为老师最为满足的时刻。

    王冬龄将于明年1月初赴纽约,助阵“水墨艺术:历史对当代中国的献礼”。

    在策展书中,这样描述王冬龄的参展意义:“王冬龄是受过正统训练的书法家。在本部分,他的作品可以代表那些运用传统技巧来创作大规模的抽象艺术的艺术家。他们笔下的大规模抽象艺术,突出了书法的动态手势的特征,而使作品脱离任何其他的语义学意义。”(林梢青)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