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里飞出职教“金凤凰”-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山沟里飞出职教“金凤凰”

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刘迪凡

2019-09-08 07:48:23

  总投资8.1亿元、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的新校区里,信息化设备齐全的教学楼、综合楼、图书馆已投入使用,实训设备先进的黑茶文化中心、宽敞现代的体育馆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如果不是亲眼看见,很难想象在贫困山区益阳市安化县,会有这么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

  办职业教育,难;办中职教育,更难;办好中职教育,更是难上加难。31年来,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安化黑茶学校)校长刘迪凡和他带领的团队筚路蓝缕,一步一个脚印,将这所山区职中办成了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成为山沟里的职教“金凤凰”。

  “办老百姓瞧得起的职业教育”

  1988年,刘迪凡从安化县第三中学“转战”到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时,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还比较低。与普高招生“挤破门”的境遇相比,中职学校常常是门庭冷落。每到招生季,刘迪凡便开启了“劝学之路”,换来的却是百姓的冷言冷语。

  1998年暑假,担任副校长的刘迪凡专程下乡送通知书。家长一看是安化职业中专学校的通知书,随口一句“学出来当个农民,有什么用?”就转身进了屋。

  “山里农家原是很好客的啊,我们辛辛苦苦送通知书过去,连口茶水都没得招呼,心里一下子冰凉到极点。”这件酸楚的小事,让刘迪凡痛下决心:“一定要办老百姓瞧得起的职业教育”。

  安化是劳务大县,刘迪凡将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当时市场最火的机电专业。如何让学生学到最实用的技术,刘迪凡把眼光投向了广州企业的车间。

  刘迪凡带领着200多位学生,坐了20多个小时的汽车、火车来到广州的一个工业园区。一家一家拜访,一家一家谈,一个一个送,就这样把所有学生都送上了实习岗位。

  由于学生素质好,不少工厂第二年就主动联系学校要人,学校又安排老师轮流去工厂上岗学习。就这样,学校的机电专业越做越强,也越来越受学生家长欢迎,招生规模从最初的2个班120人发展到现在的7个班360人。机电专业毕业生申希文自己创业,如今已拥有资产3000万元。

  “不具备条件,我们创造条件”

  “办学有想法,场地没办法。”学校副校长莫汉初介绍,老校区东坪校区占地不到2万平方米,却有2700多名学生,教室不得已挤占了实训室空间,专业实训只能通过场地租借的方式勉强实现。

  学校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新建新校区。而摆在眼前的事实是——安化县域经济发展迟滞,地方财政投资力度难以跟上。

  “不具备条件,我们创造条件。”2011年,一个重大发展机遇出现了——国家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立项学校由国家投入经费1000万元,并享受优先发展的政策支持。

  刘迪凡果敢决断,全力争取,“撑杆起跳摘桃子”,过五关、斩六将,硬是闯到了教育部组织的现场答辩环节。

  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更好地遵循中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农字号”专业的突围式发展到底路在何方?……答辩现场,专家的问题连珠炮式地抛了过来,这一刻,多年的办学实践成了刘迪凡最大的底气,在场专家情不自禁地被他的情怀与视野所打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10月,学校顺利通过了项目终期验收,成为益阳市唯一一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初尝“甜头”后,刘迪凡更加珍惜每一次机遇。2016年,学校经过努力获得了德国促进贷款35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2.6亿元),贷款全额用于学校整体搬迁土建工程、设备购买和职教体系培训,实现了外国政府贷款应用于我国中职学校建设“零的突破”。

  2019年8月,新校区迎来1600名新生入读。学校办学规模达6000人,年社会培训规模1万人次,学校由此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农村中职学校姓‘农’”

  “农村中职学校姓‘农’,要办好‘农字号’专业。”刘迪凡出身农村,时常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村。

  安化是山区农业大县,90%以上的农民以种养业为主。学校租赁荒山5000亩,开辟天花山综合开发场,以此为依托开发推广猕猴桃、板栗等特色水果,以及天麻、杜仲等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20多项,培养省市级科技带头人153名、科技示范户500多户,带动近万人脱贫致富,促进了全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近年来,安化县黑茶产业异军突起,刘迪凡从中“嗅”到了机遇,他组织人员深入行业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深入企业调研企业人才需求。

  2011年12月,安化黑茶学校在安化县职业中专学校正式挂牌,开办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为本土企业培养专门型技术人才。“既懂生产,又懂营销;既了解茶文化,又会制茶……”自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开办以来,毕业生成了“香饽饽”,专业对口就业率达100%。

  学校与县内外24家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依托行业企业成立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梅山文化生态园确立战略合作关系,主动融入湖南省黑茶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安化茶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农字号”专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湖南日报记者 余蓉)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贾慧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零误差”,来自桥...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9年实验,一招识破...

  • 热点人物

    70年·与祖国共奋进:80后工科女博士的...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海清:一个倔强的随遇而安者

    海清说自己是个随遇而安的人,“碰到什么样的角色,我能演就演,不能演的我也绝不强求”,哪怕在别人看来,她的走红已经算是大器晚成,她也觉得是很好的安排。

  • 唐家三少:“做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IP”

    有人说,好莱坞的电影、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与中国的网络文学,并称世界四大文化现象。据统计,中国现有网络文学注册作者1400多万张威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何社殷:90后“鸡倌儿”初养成

    何社殷正在鸡舍中悉心照料刚刚买回的鸡苗。 本报记者 雷魏添摄8月28日18时,在榆林榆阳机场货运到达出口前,一个焦急的身影正不停地徘徊,不远处停着一辆略显破旧的三轮摩托车这个小伙子名叫何社殷,家住横山区塔湾镇梨树塌村。这一天,他从机场接到的货是1000只刚从桂林空运过来的鸡苗。

  • 张荣华:立足实业闯新路

    荣程这块招牌在天津乃至整个京津冀地区都颇有知名度。过去,它是一家钢铁企业的名字;今天,它更是扎根实体经济,加快传统行业转型、绿色发展的代表。刚被授予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的张荣华,就是这家企业的掌门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