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森:水声的力量-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杨德森:水声的力量

2019-05-26 09:48:09

  默默无闻

  杨德森在我国水声研究领域算得上师出名门。

  当年,杨德森考入的这所大学的前身是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哈军工是在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决策下诞生的,陈赓大将任首任校长。学校历史上共培养了200多位将军和院士,后来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依然是国家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育人和科研基地。

  杨德森考入的是新中国的第一个水声专业。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学院是中国水声界高水平人才的摇篮和水声技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源头,新中国七成以上的水声高层次人才毕业于此。

  然而,杨德森和他所从事的水声专业却鲜为人知。杨德森的儿子在高考咨询会上填表时,对方问他父亲是做什么的,儿子说:“水声。”对方不解,听成了“搞卫生”,他儿子再次解释,对方就在表格里写了“水生”两个字。杨德森听后开怀大笑。

  杨德森的学生在黑龙江省内做科普,接待部门不知道水声专业为何物,看到有一个“水”字,就直接把学生分配到了养鱼场,让人啼笑皆非。

  水声的默默无闻,如同电视剧《潜伏》中代号“深海”的特工,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从此要不为人知,放弃名利。杨德森则像水下声呐一样,为了祖国的万里海疆,默默地“潜伏”在深海之下。而能在一个领域不计名利地“潜伏”一生,正是他的信念使然。

  杨士莪常对学生谈起自己的留苏经历,五个实验室,只对中国学生开放三个,另外两个的其中之一就是“水声”实验室。“核心技术机密,靠化缘是要不来的。”杨士莪说,“我们中国人说什么也得搞出来。”所以,回国后他与一批老一代水声前辈开始在没有依托、没有参考的情况下零起点建起了新中国第一个水声专业。

  “老一代水声人教会了我们,人的理想,要与祖国的需要紧密相连。”1994年,杨德森曾去美国洛杉矶参加第21届国际声图像大会,他因论文《菲涅尔积分在水下噪声源识别中的应用》引发关注。美国四大海军基地之一的圣地亚哥海军基地专门邀请杨德森作了“水下声成像技术”的学术报告,并参观基地。

  20世纪80年代末,船舶工业遇冷,出国下海成为潮流,杨德森周围很多人都离开了水声。也有人来劝他离开:“水声专业难,面向又窄,既辛苦,又不挣钱,别搞了,转行吧。”杨德森委婉地说:“经商,我可能不太行。还是在高校里踏踏实实做点事吧。”

  杨德森的血脉里已经融入了哈军工的精神基因:人的理想,要与祖国的需要紧密相连。我们的事业,就是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急需服务,国家需要我们在哪里,我们就要把自己钉在哪里。

  如今,每年新生开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都会邀请杨德森为他们做专业导论,他的开篇总是一张特别的地图:“在普通人眼里,中国的版图形状是一只雄鸡,但是当你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这天起,请记住,我们的版图是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火炬的托盘和手柄,就是中国的海洋版图。我们的国家还有三百万海疆等待着我们守卫,这是每一个水声人必须有的责任担当,这是我们从前辈手中传承的自觉使命。这是每一个哈工程学子应有的信念情怀。”

  金声,供职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曾多次参与媒体对杨士莪、杨德森等团队的采访。(金声)

1 2 3 共3页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朱晶晶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张富清:英雄无言 坚守初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国家队 王濛任教练组组长

    23日,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固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组建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国家队,王濛出任教练组组长。

  • “权游”之父马丁:这不应是最后一季

    “我认为这不应该是最后一季,我希望会再有几季。”乔治·马丁,《权力的游戏》原著作者,现在正忙着续集的创作。“我不习惯用衍生剧这个词。”当《权力的游戏》播完后,他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写道。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卖米粉创估值5亿大公司:90后CEO创业不服输

    张天一的办公室挂满了地图。创业之初,他甚至想象不出霸蛮能坚持超过两个月。现在,他希望奋斗几十年,让“霸蛮”遍布世界。除了保洁阿姨,张天一是每天最早打开公司大门的人。每个部门的晨会最后一项内容都具有极强的仪式感,大家一起高喊:“霸蛮就是不同意、霸蛮就是不服输、霸蛮就是做自己、霸蛮就是……”每位员工都有一叠微笑卡,如果觉得哪位同事合作愉快,就写一张卡片送给他。

  • 农民企业家乔仁蛟:创业路上不停歇

    1966年出生的乔仁蛟,是山东莱阳人,从小就爱捣鼓制作点什么。初中毕业后,他一边干农活一边谋划创业。1990年至1994年,他抽玻璃丝织布、经营海绵,很快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