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2019年“五一”国际劳动节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民生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社区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行公益绿色城建打工
 

2019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在京举行

2019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节目将于5·1播出

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工人先锋号名单

截止目前 275名农民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

全总发布崔蕴、盖立亚等六位一线劳动者典型

新型劳动者登上全国五一劳动奖“光荣榜”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共表彰全国劳模31515人次

崔蕴:实现航天梦想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最近这段日子里,总装测试车间副主任崔蕴的神经一直紧绷着,十余次总检查,上万个传感器,数万个多媒体影像数据,几十万个零部件……

盖立亚:冲击世界一流的女专家

  盖立亚参加工作20年,一直深耕在数控(智能)机床研发及制造第一线,主持和参与了4项数控机床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取得主导实用新型专利22项、发明专利3项。

李二国:为老区百姓脱贫致富“上保险”

  “金融扶贫,保险先行”,这一农险扶贫“阜平模式”,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阜平支公司经理李二国和她所带领的团队手中落地生根。

姚武江:奋斗是一种幸福

  更换了故障备件后,姚武江将摆了一桌子的零件重新一一归位,拧上最后一颗螺丝,放到检测仪器上一测试,绿灯亮起,工作正常!随即,他脸上露出幸福而又自信的笑容。

王要飞:焊花飞溅里书写青春

  焊枪如针,焊条如线,14年时间,王要飞用手中的“针线”,织就了一顶顶“桂冠”:河北省能工巧匠、河北省技术能手、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决赛第一名……

2.5万多台“零缺陷”动车牵引电机背后的20双“巧手”

  他们用一双双“巧手”组装的2.5万多台动车牵引电机,做到了装配质量“零缺陷”,安全驱动着高铁飞驰在中国和世界各地……

冯丽朝:从织造车间走向人民大会堂

  1996年中学毕业入厂,20多年间,冯丽朝在挡车工岗位上,用一双灵巧的手,在隆隆机器声中,编织自己的成长故事。

顾燕:一线采油女工“不经意”创企业纪录

  作为长庆采油三厂的一名普通采油女工,她在“不经意”间创下了一项厂里纪录——一线员工通过立足岗位、努力提升职业技能赢得出国学习培训的机会。

郭锐:从普通工人到“大国工匠”的跨跃

  20年光阴,他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高铁工匠”。这种跨跃是如何实现的?从郭锐的奋斗故事中,我们来寻找答案……

刘中华:从学徒工到航天表点油工艺大师

  白色防尘防静电工作服,头戴放大镜,双手裹着白色橡胶指套,刘中华一手拿着手表机芯,一手拿着镊子稳稳夹住一个个细小零件,放进机芯里……

王钦峰:持续创新不断飞跃

  王钦峰为企业改进了80多项技术、装备。他还拥有了自己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指导博士、硕士和大学生搞科研,硕果累累。

周文涛:生产线上走出的世界冠军

  在第11届模拟炼钢挑战赛世界总决赛上,来自37个国家的选手各展绝技,周文涛以绝对优势摘下职业组桂冠。世界的目光顷刻间投向了这位中国小伙子。

“创客联盟”建起了“培训密室”

  既是电工,又是工匠,还是创客,石霄鹏和他的创客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的人生不留憾。

孙青先:冲向“金字塔尖”的领跑者

  “把自己置身到企业、社会、国家的发展中,没有平凡的岗位,更没有平凡的人生。”孙青先这样写道。

罗岗:日夜兼程6年间

  6年间,罗岗日夜兼程的动力,不是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不是令人称道的名气,而是源于他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一个建筑人心中的责任。

白伟东:"小木匠"到大国工匠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专家库成员、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师、全国劳动模范、24项国家专利拥有者……如此多的头衔荣誉,集于一位工人之身。

张自飞:“工人专家”

  从技校毕业到如今成为“工人专家”,23年间,张自飞有一半时间伴着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一起走过。他为实现航天着陆系统电子控制装置组件的“中国制造”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通信卫星创新团队”

  4月12日19时04分,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卫星成功发射,对五院创新团队来说,这是送给“中国航天日”的最好礼物。

乌海电业局输电管理处的电网守护者

  27年来,他们用双脚丈量每一米线路,用双手点亮每一盏明灯。这些电网守护者几十年如一日,高压线上亮绝技,创下不同凡响的业绩。

曾艳梅:“曾教授”炼成记

  曾艳梅已经记不清最早是为何被叫成“曾教授”了,那是她真正评上“教授”之前的事。同事这么叫,客户也跟着这么叫,带着敬重的语气,她只好一再解释:“我不是教授……”

吴国林:40载磨一剑

  他被称作“神医”,能诊治汽轮机各种“疑难杂症”;他创造了“快装台位法”,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级大师工作室……

 

耿家盛:就玩“一把刀”

  从油漆工到云南机械加工行业的“一把刀”,从学徒到拥有众多荣誉的“名匠”……53岁的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车工耿家盛用30多年的执着,诠释着“工匠精神”。

“老翟来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木工状元”翟筛红说:“通过这么多年的经历,我总结出一句话‘慢工出细活’,只要你耐得烦、霸得蛮、吃得苦,你就能把这个活儿做好。”

“工人院士”李万君

  已获得“中华技能大奖”以及多项发明创新奖项的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焊工李万君,如今依然手握焊枪活跃在生产一线,以精湛技能打造最安全可靠的中国制造高速列车。

田明:创新型石油工人

  记者在江苏油田见到田明的时候,他穿着标志性的橘红色工作服,皮肤黝黑,神情温和,嘴边常挂着的一句话是:“我们要做有知识、创新型石油工人。”

“徽匠状元”吴雄飞

  他是全国劳模,是“中国好人”,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最美青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在燃气维修这个普通的岗位上,他用心去做好每一件"小事"。

刘自鸿:在豆腐上盖大楼

  尽管企业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仍然坚持每次出差坐经济舱、每天6点就来到公司开始工作、对产品的打磨像“工匠”一样精益求精。

张文良:竞赛中超越

  他曾荣获两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不同工种的“冠军”和“季军”;他也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刘莎:快手绝活成“状元”

  “当上全国劳模,压力更大了,好多双眼睛在盯着你看,所以成为全国劳模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今后的日子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刘莎说。

鲁宏勋的“金属雕花”

  从业33年,这位航空“鲁班”先后参加了我国多型空空导弹的科研试制和生产交付等工作,完成上百种工装夹具和工艺方法革新,证明了他“金属雕花”技艺的炉火纯青。

铁轨“女神探”关改玉

  “前方是两条永不交汇的直线延伸开去,一眼望不到头;往后看,仍旧是这两条线,尾端消失在天地的尽头。我就站在这两条线的中间,头顶毒辣的太阳,一个人默默地工作。”

杨金龙:不负众望

   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6左右,是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对油漆厚度所允许的最大误差。杨金龙挑战不可能,获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为中国实现了零的突破。

“大工匠”杨金安

  参加工作32年,晚上在50多摄氏度的冶炼车间里,守着内部温度达到1600多摄氏度的大型炼钢炉,这是杨金安的工作常态。”百炼成钢”,人们这样总结杨金安的“大工匠”之路。

王淑芳的北斗“星”路

  王淑芳是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招收的第一批大学生。今年44岁的王淑芳,已是交通运输部导航中心的高级工程师,22年来的工作,她与北斗事业如影随形。

王阳:为航天事业多做贡献

   今年50岁的王阳,创下了连续21年生产无废品的惊人记录。在工厂,加工特种设备有困难,找王阳;遇到攻关难题,还要找王阳。2013年厂里成立了“王阳技能大师工作室”。

打通汽车充电“最后一米”

  冰冷的仪器设备,在祝文姬眼中却是奇妙的组合。祝文姬和她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的国内首条电动汽车无线供电小型试验车道,开启了电动汽车无线供电划时代的革新。

海尔创客 梦想起飞

  海尔内部员工及社会创业者在海尔创业加速平台这个“巨人”肩膀上,放飞着创业梦想。海尔创业加速平台上目前100个创业小微年收入过亿元,24个创业小微引入风投。

冯鸿昌:我打工 没混日子

  冯鸿昌十几年前从大山里走出来,职高学历的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从厦门市“技术状元”到全国劳模,并一举摘取我国技能界最高奖——中华技能大奖。

王钦峰:把创新刻在骨子里

  作为一名全国劳动模范,他保持本色,坚持劳动,热爱劳动;作为一名技术工人,他始终把创新放在心上,不断推动技术更新换代,让企业在同业中遥遥领先。

郝春雨:愿做飞船上螺丝钉

  过去二十多年,郝春雨出色完成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用信念和技艺守卫夜空中那些闪亮的中国之星。这些成就来自无数个日夜勤奋钻研的汗水,更源于儿时便燃烧着的航天梦想。

裴先峰:焊花照亮青春梦想

  他是2015年受表彰的最年轻的全国劳模,代表中国摘得第一块世界技能大赛奖牌,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

"土专家"李刚明

  戴着黄色安全帽、黝黑的皮肤、脸上身上落满煤渣……在矿山摸爬滚打十多年,如今已经是个“土专家”的李刚明依然坚持在一线。

吕义聪:80后技能大师

  1983年出生的吕义聪,是吉利集团旗下的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技术质量员,年纪轻轻,却是汽车技师界的传奇人物。

皮进军:码头的"点子大王"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党的十八大代表……24年来,皮进军凭着不怕吃苦不怕流汗的拼命三郎精神,让梦想照进现实。

巨晓林:从农民工到技能大师

  巨晓林,他只有高中学历,主编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却成为铁路一线接触网工的教科书。从普通的农民工,成长为技术能手、高级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劳动模范。

杨杰:"机电大王"传奇人生

  在煤矿工作了30多个年头,杨杰经历过许多危急场面,有几次甚至到了鱼游沸鼎的地步。而千钧一发的时刻,扮演“神秘大侠”的总是杨杰。

李红勇:黄金水路上的问道人

  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省部级、国家级工法3项……从航道爆破工成长起来的我局工程师、项目经理李红勇,现已成为我国内河水下炸礁的领军人物。

周树春:焊花火树 激扬青春

  当年,年轻纯朴的周树春喊出了“中国焊工,焊接世界”的响亮口号。经过近百项工程的锤炼和上万条焊缝的磨砺,他渐渐成长为中国冶金建设行业焊接领域里的领军人物。

李斌:"小学徒"到大学教授

  李斌的强国梦,就是“在液压件生产的材料工艺、生产标准上更下功夫,让中国的精密机械工业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不仅有中国制造更有中国创造”。

许启金:"线路医生"许启金

  32年如一日,他在1700公里供电线路上往来穿梭,先后获得“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徐龙杰:大山走出的高级技师

  他曾是一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普通农民工,如今是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这两者之间的巨大鸿沟,中石油吉林化建公司电焊高级技师徐龙杰用了近20年填平。

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300米饱和潜水作业组

  2014年1月,饱和潜水技术这块人类挑战深海世界的里程碑上刻上了中国人的名字。他们就是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300米饱和潜水作业组的英雄们。

陈丽芳:铝材加工行业女英雄

  西南铝业有限公司锻造厂的加工车间,陈丽芳这位80后女工程师用坚守和汗水,攻克多个技术难关,获得5项国家专利,成为我国铝材加工行业的“巾帼英雄”。

游弋:苦练技术 勤能补拙

  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凭着勤奋的自学,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电工高级技师;他没有受过专业指导,凭着刻苦的钻研,十余项专利从他手中诞生。

高大伟:用学习触摸梦想

  42岁的“汽车人”高大伟,22年的职业生涯亲历了中国汽车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成长。他说:“这22年就是用学习不断触摸梦想的过程。”

徐小平:技术主动权在手里

  徐小平,先后主持参与数10项技术攻关项目,解决了无数发动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支持参与进口设备的自主革新和升级改造,为企业节省数千万元。

张兵:“三零”公交司机

  张兵,先后获得“全国公交行业十佳个人”、交通运输部“新时期雷锋式驾驶员”、湖北省劳动模范、全省首个“文明交通之星”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国好人榜”。

叶聪:十年专注做一件事

  叶聪是70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最年轻的主任设计师,他还是我国首位载人深潜主驾驶员,先后完成"蛟龙号"从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到7000米级的海上试验任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9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