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张宜平:守护淮海战役旧址那些年(图)
//www.workercn.cn2014-08-05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张宜平每天都要擦拭一遍纪念馆的牌子

  商丘市睢阳区闫集镇张菜园村73岁的老人张宜平,为了当初的一个许诺,守护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旧址纪念馆27年,其精神令人钦佩。

  1958年,初中毕业的张宜平先后担任过生产队会计、村党支部书记,后来到原商丘县闫集人民公社管理伙食。

  1987年,原商丘县文化局在位于闫集人民公社沈庄大队张菜园村的淮海战役总前委司令部旧址建一纪念馆。纪念馆正式投入使用后,当时的县文化局领导与闫集人民公社党委政府领导联系确定让张宜平管理此馆,并口头约定每月工资50元,由县文化局负责支付。

  张宜平老人介绍,当时他46岁,年富力强、血气方刚,又是党培养多年的干部,没有计较工资报酬的多少与高低就承担了此项工作。

  纪念馆建成之后,院子里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张宜平就从自家的耕地里拉土垫院,一干就是好多天,直到院子里平平整整。

  每天早上,老人都要把整个院巡视一遍,唯恐哪里出现问题,然后再把整个院子打扫一遍,就这样一干就是27年。在这27年里,纪念馆所使用的各种工具、水电费及修理房屋费、修补围墙费用,却都由张宜平本人支付,就连过年的春联都是他自费购买。

  说起对纪念馆的感情,张宜平老人回忆说,当时自己才10岁,在这里,邓小平一共住了83天。虽然时间不长,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他和几个小伙伴看到一个小个子军人身旁停着一辆黑色吉普车,就从后面爬了上去。那个小个子军人没有怪罪他们,笑着说:“你们抓好车,千万别摔着了!”然后让司机开着车缓缓地围着村子转了一圈,回到原地。陷入回忆的张宜平老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真想不到呀,那位小个子军人竟是邓小平!”

  更让张宜平自豪的是,张菜园村是淮海战役的指挥部。1948年12月31日,淮海战役总前委由安徽省宿县转移至睢阳区闫集乡张菜园村。之后的83天时间,邓小平、陈毅、刘伯承等人在该村指挥了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战斗。在这里,邓小平和刘伯承、粟裕等指挥华东野战军向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从1949年1月6日起,激战至10日,生俘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击毙国民党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歼敌3个兵团、10个军、26个师,共计26万人。至此,规模巨大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每天下午1点左右,他们都会在张菜园村西头的柏树林里聚会,共同商讨下一步作战计划。”

  在张宜平的心目中,张菜园村就是革命圣地。他当上生产队的会计后,一边搜集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的资料和文物,一边向上级反映。1963年11月,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旧址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该处建设成为纪念馆。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旧址共有房屋23间,占地约30亩。

  老人的钟情还有一件让他终生难忘的故事,1949年2月,老人的母亲因误吃野菜中毒,生命垂危。看着母亲难受的样子,一家人一筹莫展。这时,张宜平想起经常逗他玩耍的戴眼镜的大个子军人,他赶紧跑到附近的院子里,向那位大个子军人哭诉了母亲的遭遇。

  很快,几位挎着药箱的解放军卫生员向他家跑去。不到一顿饭时间,母亲就被抢救了过来。看着死里逃生的母亲,张宜平感激地跪在地上号啕大哭。后来他才知道那个戴眼镜的大个子军人竟是解放军的司令员刘伯承。

  为了绿化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旧址纪念馆的环境,张宜平在院内栽了60多棵果树,一到夏天,满院子都掩映在绿色之中。

  1995年,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旧址纪念馆被确定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张宜平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搜集了很多有关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张菜园村工作、生活时用过的物品,并请人将淮海战役的胜利片段制作成图片,挂在墙上供人参观。

  提及20多年来守护纪念馆的事情,张宜平老人说,当初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如今大都功成名就,告老还乡了,可他仍当着这个不领工资的“馆长”。但每当他想起自己看护的是红色纪念馆时,他就觉得自己所做的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记者 李渊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