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们的夏天-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阿依”们的夏天

大凉山孩子被脱贫攻坚改变的暑期生活

2020-08-28 08:31:4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大凉山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单调乏味地重复了千百年。挖洋芋、割荞麦、晒花椒、放牛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庄重承诺,让他们的命运激起了质变的浪花

  这个夏天,大凉山的孩子们拥有了多棱镜似的丰富生活。在脱贫攻坚中搬下“悬崖村”的他们,虽然还要分担家庭的重任,但也在这个夏天拥抱多彩的人生可能。在向深贫“堡垒”发起最后总攻的决战时刻,寻访大凉山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截面,可以为这项伟大事业留下细致而真实的注脚

  旧时光里,大凉山“阿依”们(彝语,“孩子”之意)的夏天,曾经注定要留下跟先辈一样的单色痕迹:五六岁的孩子背着一两岁的弟弟妹妹,跟着父母挖洋芋(土豆)、割荞麦、晒花椒、放牛、放羊……

  对他们来说,夏天不过是四季轮回中的一季。不像金沙江的湍急壮阔,也不像阿布泽鲁峰的雄伟挺拔,“阿依”们的夏天,重复,寂静,没有一丝涟漪。

  为数不多的乐趣,可能就是跟着哥哥姐姐下河戏水,还有“火把节”时能吃一小块肉。

  日出日落,风来雨去,云卷云舒。守着山上的树,守着山上的草,“阿依”们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走过了千百个夏天。

  伟大时代惦念着他们,脱贫攻坚再塑着凉山。

  属“三区三州”之一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决战深贫中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如同一滴水能够映出暖阳的七彩,大凉山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也变得绚烂多彩起来。

在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新村定居点,洛古阿呷(左)、里来杨林(右)和里来杨林的堂妹里来阿牛在一起(8月10日摄)。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李洪磊 摄

  贫困户的女娃要写小说

  这个夏天,刚刚参加完高考的阿作,第一次没有在深山里守着牛羊过暑假。

  5月下旬,贫困的阿作一家从凉山州昭觉县宜牧地乡,搬到了县城城郊安置点南坪社区。

  南坪社区是昭觉县一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目前已安置来自周边深度贫困地区的28个乡镇、近5000名彝族群众。类似的安置点,在昭觉县共有5个。

  在阿作家三室两厅、100多平方米的新居里,配套的沙发、衣柜、床等家具,一应俱全。新房子南北通透,光线充足,楼下就是一小块健身场地。

  在新居的闺房里,19岁的阿作终于能够放下农活了。小说《活着》成了她暑期的“主角”,还催生了她要写小说的念头。

  “听奶奶说,我们家族历史上曾经辉煌过。后来家道中落,穷得叮当响。”这天晚饭过后,阿作在社区广场上跟记者聊起了她的小说,“奶奶说,你是穷人家的孩子,也是个文化人。现在日子好过了,你要把家里的故事记下来。所以,我想写写一个彝族家庭的变迁史。”

  广场上,几十名搬迁下来的“新居民”,正身着彝族传统服饰,和着轻快的音乐,跳着“达体舞”。调皮的孩子穿梭在舞者之中,时不时也牵手跟着跳一下。他们的“教练”,是一名来自昭觉县库依乡的贫困户阿由尼古日。

  音乐声中,阿作腼腆地说:“没想到,写个小说还挺难的。暑假过了一多半,才构思了一个框架。”

  贫困户的女娃娃,不守灶台,不干农活,怎么想到写小说?如果没有挪出穷窝,阿作的想法,无异于异想天开。甚至,可能她早已嫁做人妇,为一家人的口粮发愁——就像她的祖先一样,锁在深山里终老。

  如今,阿作的新邻居们觉得写小说挺新鲜,但也挺正常。“这几年生活好了,她学习又好,我们很期待她的大作呢。”20岁的金作尾说。她是社区里的工作人员,3个多月来,早已跟阿作玩成了“闺蜜”。“搬下山来,就有了希望。她的父母都在县城附近找到了工作呢。”金作尾说。

  确实如此。大凉山风景壮美,邛海也诗情画意。但山高水深,道路泥泞,散居在山巅和草甸之中,禁锢了彝族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

  阿作一家就曾是大凉山贫困的缩影。爸爸阿呷52岁,曾患肺结核,虽已康复,但干不了重活;妈妈阿咪鲁合,49岁,身体也不太好。

  如果困在山上的土坯房里,体弱的两口子只能守着薄田务农,勉强度日。就连阿作从小学到高中求学的各种费用,也是靠扬州一位好心人的资助。

  在刚刚过去的五年里,昭觉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239户、54505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53.96%,搬迁任务位居四川全省第一。

1 2 3 4 共4页

编辑:孙仕奇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返乡“创客”加速乡村游复苏

    “疫情有所缓解之后,我这儿的民宿几乎每天都能订满。”正在院落里设计装饰的郭晨慧笑着说。她的家乡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后旗前进村,过去以种植业为主,村民生活清贫。

  • 办民宿做电商 藏族大姐小康路上劲头足

    庭前花草葱茏,窗外可见雪山。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错高乡结巴村,43岁的次仁德吉经营着一家名为玛尼石的精品民宿。当下正值旅游旺季,9间客房已经住满客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