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阿依”们的夏天

大凉山孩子被脱贫攻坚改变的暑期生活

2020-08-28 08:31:4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今年7月,第二期培训班如期在布拖县特木里镇开班了。培训班场地是布拖县教育部门协调安排的。为了这个暑期职业培训班,还专门进行了改造,新隔了美发室、体操室等教室。

  有了去年的探路,今年的招生更“火爆”了。不少贫困户的孩子相约结伴而来,最远的一个来自四棵乡。从四棵乡到特木里镇,短短70公里山路,雨季里常常要花费三四个小时车程。

  培训点里,炊具、焊机、美发剪等教具应有尽有。4至6人一间的宿舍,干净卫生的小食堂,有4个篮球架的操场,让孩子们感到“好喜欢这里”“这个暑假没白过”。

  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在老师悉心指导下学习职业技能,还能欣喜地拓展“朋友圈”。

  来自布拖县拖觉镇拖觉村的阿库么小梅,很快就跟来自布拖县牛角湾乡豪沟村的且沙么色作等小姐妹成了“闺蜜”。她们都爱听邓紫棋的歌曲,一起学会了烫发、直发、编头,还一起照顾“小不点儿”——来自布拖县木尔乡呷乌村的阿俄么沙作。

  “她个头太小了,得多吃点儿呢。”被大家昵称为“科学家”的吉伍么科牛捂嘴笑着说。她来自布拖县沙洛乡,每次吃饭时都会给阿俄么沙作多打点饭菜。

  在这里,孩子们跟老师们之间,也萌生了深厚友谊。

  “老师,我们是男人,不能被生活打败!加油!”来自牛角湾乡解放村、18岁的阿俄堵呷说;

  “吴林老师上课时特别严,但下了课就一起聊天,特别好玩。严是好事,不严就教不好。”18岁的且沙么色作懂事地说;

  “老师,祝你永远开心,家庭幸福……虽然我嘴巴笨不会表达,但是简简单单地想跟老师说这些话。”在布拖中学就读的吉思俄呷说;

  ……

  “感谢遇见。”来自江油市尚美美容美发学校的吴林,深爱着这群纯真的孩子,“他们既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兄弟姐妹。余生很长,相信我们还有远方。”

  “孤儿学校”办起了夏令营

  “暑假期间,孤儿回家没人照看,很容易‘放羊’,所以想弄个夏令营,把‘小猴子们’都收回来。”校长孙可说。

  阿布泽鲁小学被称为“孤儿学校”,小学招收重点是四类孩子:双孤儿童、单亲儿童、留守儿童和特困户儿童。

  不能回避,在大凉山有这么一群孩子,家庭是他们幼小心灵不能理解也不愿触摸的痛——四年级的比曲色拉,“妈妈跑了,爸爸在监狱”;三年级的安日呷,“爸爸在监狱,妈妈在外边打工”;四年级的海莫惹牛,“妈妈摔了腰,生活难以自理,爸爸不知道去哪了”……

  由于招收的是“特殊孩子”,前几年,阿布泽鲁小学处境比较艰难,孙可是拉下脸来到处要东要西的“乞丐校长”,带着师生们四处搬家,几易校名,甚至差点被拆分到十几个乡的学校。

  阿布泽鲁,意为“梅花鹿出没的森林”。滋养森林,同样需要时间。

  多亏了脱贫攻坚大决战。依托布拖县民政局养老院住房作为学校宿舍区,依靠国家能源集团的帮扶,2018年,一座总投资近1800万元的新教学区开建。

  今年5月,一栋四层红色教学楼在阿布泽鲁峰山脚下拔地而起。新教学区正式落成那天,一个一年级孩子,特意在200米的红色跑道上跑了三圈。

  “从来没有踩过这么软、这么舒服的地面。”孩子一句话,让孙可泪流满面。五年级语文老师李兰兰偷偷拍下孙可的红眼圈,发到了学校微信群里,还受到了孙可的嗔怪:“我眼睛红红的,像什么样子?”

  新教学区还有3个篮球场、1个网球场,教室里有各种电教一体化设备,“哪点儿比成都的学校差?今年夏令营,要像你们大城市一样,丰富起来!”说这话时,孙可的腰杆儿明显挺直了。

  孙可和老师们细心地安排着每天的日程:800多个孩子,可以分批次入营。早上睡个懒觉,8点半起来吃早饭,上会儿文化课,看看电影;午饭后则有篮球、书法、绘画等各种兴趣活动。

  “老师们也兴奋啊!把电脑里的歌一首一首点出来,孩子们就跟着唱。”孙可摆弄着不久前刚刚安装好的触控电子黑板。

  隔壁教室里,有110台多媒体机的“云教室”正在完成最后的安装,“要让孩子们觉得,学校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吸引人。”

  “不过嘛,还缺个消毒洗碗机。现在孩子们都是自己刷碗,我担心洗不干净,消毒也不彻底。”作为学校的“大管家”,孙可要牵挂很多事。

  午饭后,比曲色拉洗完碗筷,就跟安日呷跑到篮球场,去找吉马子虎老师打篮球去了。这时,海莫惹牛则又拿出了《论语》。“带注释的,每天背一点儿。”恬静的海莫惹牛留着长长的辫子,一身灰白色的运动服,充满朝气。

  海莫惹牛来自布拖县木尔乡的一个贫困户家庭。她算是阿布泽鲁小学从“单色”到“彩色”发展的“见证者”。

  一年级入学时,阿布泽鲁小学还叫“飞普小学”。那时候,两三个孩子挤在一条木头板凳上学习、挤一张床睡觉,被子脏脏的,露着棉絮。

  如今,在新教室里,每人都有一组蓝白色桌椅;带有淋浴间的宿舍楼里,灰白色的上下铺,铺着干净舒适的床垫和床单。

  通过公益组织捐赠,学校还给孩子们发了漂亮的睡衣。

1 2 3 4 共4页

编辑:孙仕奇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返乡“创客”加速乡村游复苏

    “疫情有所缓解之后,我这儿的民宿几乎每天都能订满。”正在院落里设计装饰的郭晨慧笑着说。她的家乡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后旗前进村,过去以种植业为主,村民生活清贫。

  • 办民宿做电商 藏族大姐小康路上劲头足

    庭前花草葱茏,窗外可见雪山。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错高乡结巴村,43岁的次仁德吉经营着一家名为玛尼石的精品民宿。当下正值旅游旺季,9间客房已经住满客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