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山荣膺江苏“时代楷模”称号-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王泽山荣膺江苏“时代楷模”称号

他凭着“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的执着与坚韧,让我国火炮射程提高20%以上

杨甜子
2018-05-02 11:02:00

  王泽山院士在实验室进行指导。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朱江 摄

  作为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泽山继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荣誉后,再度荣膺江苏“时代楷模”。他“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的执着与坚韧,已经在江苏高校中“生根发芽”,成为师生们学习的标杆。

  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一生坚持严谨细致的科研作风

  1935年9月,王泽山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高中毕业后,他报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走进了这所被称作共和国军事科技的“黄埔军校”。在选择专业时,他放弃了当时更为热门和时髦的空军和海军专业,选择了陆军中的火炸药专业。有人不解,问他为什么选择这门“过时、基础、枯燥并且危险、一辈子也出不了名”的专业?王泽山回答道,“专业无所谓冷热,只要国家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光焰四射。”王泽山成了全班唯一主动选择了火炸药专业的学生。

  在哈军工的6年时间里,王泽山在紧张的学习、训练中,仍挤出时间,常去图书馆看数学、物理、化学等学报和各类杂志,扩充知识。一次物理化学考试,兵工专家曾石虞教授看了他的试卷后说:“我应该给你高分,因为你对绝对零度下的物质状态与性能有着教学内容外的理解。”

  学习火炸药,需要经常做大量的实验。一次,在做有机化学实验时,王泽山不小心用了一个带孔的软木塞封存实验的中间产物,违反了实验操作规范,被实验员检查发现了。任课教师、著名教授谭自烈严厉批评他说:“你的实验太不认真,科学研究容不得半点马虎。”不久,他的一位学长在实验室研究高能推进剂时发生事故,献出了生命。老师的教诲、学长的教训,给王泽山很大震动。从此,严谨细致的科研作风贯穿了他的一生。

  另辟蹊径创立火炮装药新技术

  甘为人梯,

  桃李满天下

  王泽山始终强调自己是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在南理工教师队伍中,王泽山一向以严格而出名。一年冬天,他带领学生在东北进行靶场实验,测试温度对火药的影响。学生们原打算测试2-3个数据,但是实验计划很快被王泽山推翻,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他要求学生将测试数据扩充到20个,这意味着学生们要顶着寒风多干10倍的活儿。冬天的塞外靶场寒风刺骨,80多岁的王泽山仍和学生一起站了一天完成了实验。

  王泽山的“铁面”背后,是对年轻人不遗余力的提携和帮助。从教以来,王泽山共培养了百余名硕士,90多位博士。有10多人获得国家科技奖一等奖,30多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和国家专利。他的学生中有政府官员、大型国企高管、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其中,中北大学原副校长、国家科技成果奖励评审专家肖忠良,国家首批“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钟秦教授等,扎根于院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武器装备研制一线,成为中国火炸药行业的中坚力量。

  火炮,素有“战争之神”的美誉,打击远近不同的目标时,需要在不同的装药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操作繁琐又费时。此前,英、美、德、法、意五国科学家曾联合开展过研究,耗费巨资、历时多年后,终因无法突破技术瓶颈,研究被迫终止。

  国家需要就是自己的研究方向,凭借数十年在远射程和模块发射装药领域的研究积淀,王泽山觉得无论如何,都要再拼一把。数十年里,无论什么时间,无论身处何地,王泽山的头脑中都无时无刻不在高速运转着关于火炸药的问题。王泽山在试验场上异常精细,他经手的实验数据,不管过多久,都能清楚地记得。2013年冬天,年近80的王泽山前往内蒙古的一个靶场做实验,实验需要将不同重量的药粒装入不同型号的药筒之中,他怕工人搞错,就一个人早早地来到工房,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蹲在地上,将药粒一份份用大天平称好、装好。等装药工人来到工房时,他已将实验用药全部准备完毕。

  伴随着矢志不移的艰辛探索与经年累月的精确计算,王泽山利用自己另辟蹊径创立的装药新技术和相应的弹道理论,于2016年成功研发出了让中国火炮傲视全球的等模块装药技术。目前这项核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多种武器装备和型号的研制中。通过实际验证,我国火炮在应用该技术后,射程提高了20%以上,最大发射过载有效降低了25%以上。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蔺凯伊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奋斗的感觉最幸福——记在农村创业寻梦的“80后”黎伟

    “我从骨子里喜欢田园生活,也一直有个梦想,让乡村环境更美,让乡亲们生活更好,于是返乡后经营起农村淘宝服务站,又发起了生态共享农场项目。”黎伟说。怕家人一时难以接受,起初,黎伟是瞒着他们回乡创业的,没想到淘宝服务站经营得风生水起,引来众多媒体关注。妻子在电视上看到黎伟的报道后,才明白为什么他的脸会晒得乌黑,又为什么长期回不了家。

  • 台湾“流浪博士”沪上觅就业(图)

    从台湾中山大学博士毕业已3年,傅及光仍每天“流浪”于台湾4所不同的大学兼职教课,拿着每节700多元新台币的时薪,还要面临寒暑假没有收入,很多福利没办法保障等问题。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