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张红娟:陶醉在生命的第一声啼哭中
//www.workercn.cn2014-06-06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陶醉在生命的第一声啼哭中

——记济南军区第153医院妇产科主任张红娟(下)

工作中的张红娟。张颖摄(人民视觉)

  张红娟是一个有着19年妇产科工作经历的军医。

  “新生儿的啼哭最让我陶醉……我热爱我的工作。”这是张红娟常说的一句话。

  在医院里,在社会上,在张红娟曾经付出大爱的汶川抗震救灾、玉树抗震救灾第一线,人们纷纷把一连串饱含深情的赞美之词送给她:善良、无私、忠诚……

  从医以来,张红娟以无限慈爱坚守妇产岗位,守护新生命和他们的母亲,守护一名党员和军人的神圣责任,接生万名婴儿,接诊10多万名患者,实施手术数千例,精诚而热情,令无数患者慕其名而来,成为病人最信任的医生。

  “我的今天就是党和人民关爱的结果”

  张红娟对本职工作、对就医人员总是付出热忱之爱。微笑与谦和,常挂在脸上。几十年如一日,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能有今天,是党和人民关爱和培养的结果。”张红娟说。

  1981年秋天,张红娟刚满9岁,担任空军某师领航室主任的父亲,驾驶我国先进战机试飞时因突发故障坠毁在天山山脉。

  家中失去顶梁柱,张红娟失去好父亲,但组织伸出了一双双热情之手,让张红娟全家倍感温暖。知恩、感恩,在一家人的心中成为信念。母亲在师里招待所工作岗位上被表彰为“学雷锋模范”;张红娟和哥哥在上学、工作期间,一向口碑颇好……

  “孩子,你干的是行善积德的工作,要一辈子对病人好啊!”张红娟毕业从医后,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要记住党和国家的恩情,用出色的工作回报党和群众。

  医院副院长王志敏告诉记者,这些年张红娟行医从不怕麻烦,从不怕风险;只要群众需要,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在汶川青川,羊水破裂8个小时、胎儿胎心十分微弱的孕妇杨春波,在丈夫陈斌和救援队官兵护送下,先后求助4个医疗点,都因不具备手术条件而不得不转诊。

  没有吸痰管就用导尿管代替,没有消毒箱就用高压锅蒸煮,张红娟在简易帐篷中架起手术台,让人找来催产素和缝合线,终于迎来汶川震后灾区第一个小生命!这也是震后成功实施的第一例野战条件下剖腹产手术。

  在青海玉树,刚刚到达灾区时,一些人并不信任解放军的方舱医院。张红娟和同事们就主动爬山越岭巡诊,想方设法争取群众理解。

  在离方舱医院几百米的一处山坡上,住着一位60多岁的藏族阿妈。地震中她的右腿被房梁砸伤,拉开一条长长的口子,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清洗消毒,已经开始溃烂发炎。张红娟和战友们发现后,几次前去治疗,都被阿妈拒绝了。

  为了说服老阿妈,张红娟把手机里连日留存的接诊病人的照片挑选冲洗出来。看到一张张照片,老阿妈终于放下心来,跟着张红娟回到医院治疗。

  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张红娟用微笑打动患者,用手势和简单的几句藏语与病人沟通,坚持接急诊、守产程、做手术,连续超负荷工作62个昼夜,接诊2000余人次,手术27例,被称为“最善良的‘金珠玛米’(解放军)”。

  回族妇女杨秋艳患了侵蚀性葡萄胎,由于经济拮据,手术后化疗没多久,竟放弃治疗悄悄回了家。张红娟就直接登门拜访,一句“大姐,我来接你了”,让杨秋艳泪流不止。此后治疗,张红娟为她买锅单独开灶,熬鸡汤、炖羊排……“报销”来回路费,化疗结束还建议医院减免了大部分医药费。

  “我的命就是您给的啊!”杨秋艳出院时泪眼婆娑地拥抱了张红娟。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