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聚焦

“你的故事,将来我会写出来”

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家族四代人的岁月故事

2020-10-23 10:03:28 来源:北京青年报

  李昕分析,李准本质上是一个文人,他自幼接受儒家教育,从少年时代起,就在父亲李征庸指导下演练书法,在大小篆书方面成就颇高。他当年为天津《大公报》题写的报名,至今香港《大公报》还在使用。他曾经用篆书抄写《十三经》,这恐怕是填补古今空白之事。他还倾心研究书法,积数年之功,完成《古籀类编》这样一部篆字书法大词典。晚年在天津赋闲时,他创作的京剧剧本达30多部。他和京剧名家交往颇多,荀慧生、金少梅、章遏云等出演过他的剧本。

  李相崇

  父亲李相崇

  许国璋说,他才是外语教授

  李昕的父亲李相崇从出生一直到读大学前,都由李准供养,“这种情况使他在解放以后各种政审的表格填写时,家庭出身这一栏都犯难。”因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上对李准的标准认知是“前清反动官僚,镇压黄花岗起义的刽子手”。

  李相崇在清华任职外文系教授,掌握9门外语。小时候他在家里却只读过一本简单的英语课本,教会学校的初中大多以英语授课,他学得一塌糊涂。到南开后高中一年级下学期英语考试不及格,当时考试等级分为ABCD四级,D就是不及格,但老师居然给他判了一个E。这大大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从此发奋,在一个暑假里精读了几本不太难的英文小说,结果发现精读不仅可以提高理解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写作能力乃至听力。再回到学校时,原来听不懂的英语讲授课程,他都听懂了。

  1933年李相崇被保送进南开大学英语系,此后几年他的成绩一直名列第一,他的老师柳无忌和教授赵诏熊都非常赏识他。1941年他和刘佩锦在天津结婚,之后来到北京,在一间银行供职。

  银行工作轻松,李相崇有空就看外语,居然是几门外语一起学。李昕说:“原来英语是他的专业,法语学过一些,他利用这段时间先攻法语,再学日语和德语。他自己研究了一套速成的学习方法,可以在一两年里搞定一门外语,达到读书基本无碍的程度。”

  稍晚,李相崇开始学习俄语。“当时苏联刚刚在反法西斯战场上取得胜利,他崇拜和尊敬苏联,希望更多地了解。比起其他语种,他在俄语上功夫下的最深。日本人占领时期,禁止中国人学习俄文,但我父亲已经懂了日文,他就到书店里购买日俄对照的书来读,如此一来,他把两门外语同时学好了。”李昕笑着说。

  后来李相崇工作的银行解散,他需要一份正式工作。当时国、共、美三方为和平谈判在北京成立军调部,需要大量翻译。李相崇在应聘考试中考第一,考官告诉他历次应聘的人从没有考得这么好的。李相崇听了好笑,心想这几年他忙着学习多门外语,已经四五年不碰英语了。

  一直到1960年,李相崇又陆续学了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与捷克语等一共9门语言。著名英语专家许国璋曾说,跟李相崇比起来,我们这些人只能叫做英语教授,他才是外语教授。

  李昕

  唯一的三级教授指标给了我父亲

  在军调部工作6个月后,李相崇的表弟周珏良来找他,告诉他清华大学从云南回京复校,缺少师资。虽然清华的工资比军调部低了一半,但李相崇不想再给美国人办事,希望到清华任教。两三天后,周珏良带来了清华外文系主任陈福田签发的聘书。1946年8月,李相崇携家眷搬入清华。

  1952年院系调整,清华外文系取消,李相崇是唯一一位留下的“老先生”,“当时他很受党组织信任,是一个积极要求进步的旧知识分子。”

  在院系调整中,清华大学变成了一所只有工科的工业大学。这时,李相崇留恋的不是清华,而是文学。院系调整的信息公开后,他填报了6所志愿大学,没有填写清华。李昕说:“父亲填写的6个大学都有独立的外文系,他希望继续做外国文学研究。而调整之后清华外文系被撤销,另行组建一个外语教研室,负责全校工科学生的公共外语。如果留下将变成一个语言教书匠,而不是文学专业的教师。”就在李相崇满怀希望地等待时,清华教务长周培源通知他,校方已经决定,将他留在清华,担任外语教研室主任。

  此后,文学成了李相崇业余生活的一部分。一段时间里,他还继续给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译书。80年代李昕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当编辑,李相崇忽然想起他当年用过的两个笔名,便让李昕到出版社资料室查一查,李昕一查就找出两本书,都是1956年以前出版的俄国文艺理论著作。李昕问后来为什么没有了?李相崇答,1956年以后,他的文学翻译就基本停止了,因为在外面搞翻译,有些人提意见,他于是痛下决心洗手不干,文学梦也到此结束。

  李相崇刚担任外语教研室主任时可以说顺风顺水。1958年,他因说错话被撤职,之后十几年基本过着靠边站的日子,没有书可教,没有课可上。李昕感慨:“我父亲虽然没有受过太大的挫折,但他的心里还是存有冤枉和委屈的。”

  “文革”后期,李相崇突然想读一读俄文版《马恩全集》和《列宁全集》,主要目的是恢复俄语水平。李昕说:“他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就把中文版找来对照着看,这一看不得了,他发现《马恩全集》和《列宁全集》中文版里都有译文不准确,甚至翻译理解的错误。”为了确定自己的判断,李相崇又找来马恩列同样著作的英文版、德文版、法文版,用5个版本互相参照译校。

  李相崇译校《马恩全集》和《列宁全集》的消息后来被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知道,他们把他当成宝贝捉住不放,先是请他继续译校马恩的《反杜林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继而又请他译校《列宁全集》里的6卷。李昕说:“技术性差错不算,我父亲提出的商榷性修改意见共有2000多条,后来中央编译局修订《马恩全集》和《列宁全集》时,他的意见有很多被采纳。”从1977年到1980年,译校马恩列成了李相崇的主要工作,他乐此不疲,找到了重回业务的感觉,这使他沉迷和陶醉,使他获得满足和享受。

  1980年后,清华恢复了职称评定。李相崇已经多年未搞翻译,学术成果也很少,恰好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给清华大学党委来信,对他译校《马恩全集》和《列宁全集》的工作大加赞赏,表示谢意。这封信被人在学术委员会上宣读,起了决定性作用。李昕说:“要知道当时已经十几年没有给教师们提级提职称,特别是高教四级教授晋升三级教授,那是一道门槛。清华四级教授等待升入三级的大约有七八人,个个都有学术影响力,最后学术委员会决定把唯一的三级教授指标给了我父亲。”

  后来清华决定恢复外语系,希望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出来主持工作。差额选举时,李相崇得到了90%的选票。他做系主任时已经69岁,为重建这个曾经名震天下的外语系终日操劳,和以前曾经伤害过他的教师尽释前嫌,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他为人厚道,赞赏他正直正派。

  李相崇晚年依旧每天坐在办公桌前编杂志、读书。耄耋之年后,他不大看外文书了,李昕便找一些中文书给他,内容都是他关心的题材,有的写他熟悉的人物,有的是他熟人的作品,“杨绛先生曾经在清华与我父亲同事,我把《干校六记》《我们仨》给他看。他说杨绛的文笔真好,如果我有这样的文笔,也有很多故事可写。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的故事,将来我会写出来。”(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勉 供图/李昕)

1 2 3 共3页

编辑:尹文卓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林永健王宝强等多位明星组队送电影下乡

    从今年6月起,由林永健、王宝强、容祖儿、大鹏、杨威等20多位电影人、体育人组成的“温暖有光放映队”,横贯全国10省区,送电影下乡,把电影之光播洒到大江南北的美丽乡村。

  • 徐峥:导演要站在演员的立场思考问题

    “我一直想开一个表演班,带着导演练习表演,因为导演必须要对表演有切身感受,站在演员的立场思考问题,引导演员呈现更好的表演。”导演徐峥12日在西安表示。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来了新“羊倌” 旺了羊产业

    国庆中秋假期过后,环县中盛羊业千只湖羊养殖示范合作社负责人姬永锋忙着下乡督促检查第四季度的防疫工作。

  • “海归”青年搞“村播”

    “我今天是在农家给大家做直播。这里的椪柑鲜嫩多汁、口味甘甜,喜欢的朋友请下单。您的每一次购买,都是给农户增加一份收入。”说着,网络主播“楼妃妃”剥开椪柑,尝了一口,“很甜!”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