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她,点亮了那盏海上“阿拉丁神灯”-聚焦-中工网

人物

聚焦

李媛:她,点亮了那盏海上“阿拉丁神灯”

劳动报记者王嘉露
2018-03-05 08:50:24

她,点亮了那盏海上“阿拉丁神灯”

——记中船重工第七W四研究所专业科科长李媛

  在茫茫大海中,辽宁舰就像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驾驶高速战机在这枚邮票上着舰是风险性最高的工作之一,而特种装置则能保障飞行员安全着陆,完成“刀尖上的舞蹈”。

  2012年11月23日,5名飞行员们圆满完成了航母的首次起飞与着舰,成为海军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中船重工第七W四研究所专业科科长李媛在航母飞行甲板上亲历了那历史性的一幕,她和她的设备研制团队所有人都喜极而泣,这是对他们十余年付出最好的告慰。

  面对质疑坚持不懈

  十多年前,中国方面的航母舰载战斗机特种装置领域还处于一片空白的地步,当时只有美国和法国掌握了这项技术。该特种装置涉及控制、机械、船体结构、空间几何等多领域的综合学科。它有几个技术难点:精度高,高到目前国内没有合适的检测设备来检测它的精度;使用环境恶劣,安装在船上振动冲击最为剧烈之处。就连军事装备水平较高的俄罗斯也在这些技术难点望而却步、转向外购或研制替代产品。可见,该项目的政治意义和技术难度极大,当时被列为航母工程重大攻关项目之一。

  承接该项目后,作为主管设计师的李媛承受压力可想而知。李媛说,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受到过许多质疑,但她却认为,质疑本身就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用事实说话,要有创新思维,就是别人没有搞的要敢想敢闯敢试敢干,别人搞失败的要迎难而上,做排头兵和先行者。为此,她和爱人商量,推迟了要宝宝的家庭计划。

  在毫无资料可借鉴、只有几张类似设备外形照片的情况下,她牺牲了无数个周末和节假日,往返于北京、上海等各接口单位,调研用户需求和总体要求;夜以继日地加班,翻阅各专业的资料,建立数学模型,认真研究、总结,反复验证。

  短短几年内,李媛带领团队全体人员走完了美军半个世纪的道路,集思广益,自主创新,不依靠“洋拐杖”,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和难题,申请多项国防发明专利,完成了从科研到装备的研制,填补该项领域国内空白,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功地将“中国创造”铭刻在了亲手研制的装置上。

  私下里,该特种装置也被称为“阿拉丁神灯”。“阿拉”代表它来自于上海,“神灯”的名字体现了设备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李媛说,“阿拉丁神灯”是童话故事里的一个物件,摸一下它就会实现你的愿望和梦想。

  十余年成就“刀上舞”

  2012年启动的海上试验备受全世界瞩目,而其中些微失误和疏忽就可能给试验现场带来影响,轻则延误进度,重则机毁人伤。

  李媛在试验中发挥了女性的特长,她开拓敏锐,从无到有、大胆创新,仔细斟酌每一个性能指标的特性和极限,制定了全套试验大纲和实施细则,并且根据陆上适配性试验经验以及国外类似试验资料。为掌握多种海况下的数据,海试还需要在恶劣海况进行,试验期间,海区迎来了大风降温的天气和极端海况,随着船的高速航行和海区的八级大风,试验区域相对风速已达到30m/s,接近十二级的飓风。“一踏上试验区域,人就会被狂风吹得倒退几步,身体必须与地面成45°夹角才能保证身体的平稳。”

  天气异常恶劣,但这正是测试设备在极端情况下稳定性的最好机会。在李媛的带头下,大家迅速到位,身穿救生衣腰系安全带,对设备做试验前的例行检查。那时正值零下十多度,凛冽的海风吹打着,她忍着刺骨的寒冷,摘掉手套徒手使用无水酒精棉球对精密设备进行擦拭。手指伸出不到两分钟就已冻僵,但她以身作则咬紧牙关带领检查人员轮番上阵,做好试验准备,确保了试验成功。

  2012年11月23日,5名飞行员成功完成了辽宁舰的首批起飞与着舰,成为国防建设史上的里程碑,缩短了我国与强国海军的差距,实现了从“望尘莫及”

  到“望其项背”再“弯道超车”,为我军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增添筹码。而作为保障者,李媛在航母飞行甲板上亲历了那历史性一幕,所有人都喜极而泣。

  航母上绽放“她力量”

  船上生活条件艰苦,女性的日常工作生活更为不便。李媛丝毫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她和男同志一样在狭窄楼梯和通道内爬上爬下左右穿梭、在风急浪高的舷侧系着安全带穿着救生衣检查试验区域设备。

  作为装置的主管设计师,在出航期间超常规、超负荷的试验过程中,李媛始终知难而进、永不服输,凭着满腔的赤诚,凭着过硬的技术和顽强的意志,完成了每一项试验任务,积累了宝贵的试验数据。

  李媛说,上海女性的开拓敏锐,让她从无到有、大胆创新;上海女性的考虑周到,让她平衡安排试验极限和试验安全,制定应急预案和解决措施;上海女性的温柔细腻,让她在工作之余去关心治愈长期试航给年轻同志带来的负面情绪,让大家感受到团队的温暖。

  “其实不光是我,课题组的每位同志都是这样的工作常态。”李媛告诉记者,整个航母工程中绝大多数是男性,但很奇怪的是他们团队里女性反而比较多。在艰苦条件下,大家始终保持乐观精神:通宵工作、凌晨四点回到住处时,爱美的女同志会讨论一下该擦晚霜还是日霜;黄沙肆虐、猛打在脸上时,大家笑言可以省下磨砂膏。

  有人问李媛,做科研这么苦,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女同志留下来?李媛笑道:“我想科研女性比较理想主义吧,她们在物质追求方面比较少,更多的是对从事工作的热爱,做航母工程的,虽然辛苦但是光荣。有的公司是用薪水留人、有的公司是用职位留人,而我们研究所用事业留人。”

来源:劳动报
编辑:王砚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2017让我们一起回味朋友圈里那些感动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演员王小东:成功来之不易

      2月25日晚,“北京8分钟”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亮相,获得外界一致好评。场上24名北京体育大学轮滑专项学生,看似轻松的轮滑表演,实际上是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创造历史!苏炳添室内世锦赛男子60米摘银

      中国短跑名将苏炳添3日晚在这里举行的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决赛中,以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摘得银牌,成为第一位在世界大赛中赢得男子短跑奖牌的中国运动员,也创造了亚洲选手在这个项目中的最好成绩。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90后代表为年轻的奋斗者代言

      出发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前一天,叶诗文度过了她的22岁生日。这位中国游泳史上第一位金满贯选手,有了一个新身份——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 “壹钮扣”的“云梦想”

      2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湖北武汉友谊南路上的“壹钮扣网”办公室,看见大厅里陈列着数不清的小格子,里面装满了各色各样的钮扣。“这有上万种钮扣吧,怎么分辨?”十几年前,刚在汉正街开店时,“壹钮扣”创始人、武汉鸿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丽娟面临的就是这样的难题。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