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博士李强:不爱科室爱工地 执迷生物技术处理污染物
//www.workercn.cn2014-07-14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李强正在做实验。

  核心阅读

  上讲台、进上市公司、出国继续深造……南开大学微生物系博士李强,就业时面对很多人羡慕的去向。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最终选择了一家小型研究所,奔波于各个工地,帮助企业处理污染物。

  一方面,家人不理解,另一方面,工作环境差,没有热水、没有暖气,但看着微生物一点点吃掉污染物中的有毒物质,李强觉得很值,“工地上最能实现我的价值”。

  看着酱黄色、散发着刺激性气味的污水流入反应釜,从另一端流出时变得清亮,李强摘下眼镜,舒了一口气,被汗水湿透的上衣紧贴在他“扑克牌”一样的骨架上。

  李强今年刚从南开大学微生物系博士毕业,在众多企业、名校伸出的橄榄枝中,他选择了山东省临沂市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水土保育研究所,奔波于各个工地,帮助企业解决污水处理等问题。“我希望做点‘落地’的东西,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他说。

  初到工地,污水处理告失败

  学微生物的经常跑工地,李强算是一个另类。

  他与工地结缘源于读研一时参观河北衡水某化工厂的经历。发臭的黑水直接流入河道,滚滚黑烟直冲天空,当时,该企业由于排污不合格,正面临关停整顿的风险。已进入“污水处理生物强化”专业学习的李强开始琢磨,能不能利用微生物菌群将污水变清。

  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理论有余而实验不足”。李强从最基本的实验开始,每天把污水小样带回实验室,在烧杯、试管、反应皿“叮叮当当”的碰撞中度过一天又一天。为了解决衡水这家企业的污水问题,李强吃在工地,住在工地,连续观察菌群工作成效,结果去污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企业负责人把李强看作帮企业起死回生的英雄。李强也被强烈的成就感包围。他向企业承诺:他们面临的技术问题将不日解决。

  没想到好景不长,正当企业准备将菌剂投放量扩大时,菌群开始流失,除污效果逐渐减退。“为保证效果,流失多少就补多少。”李强抱着这样单纯的想法开始大量投放菌剂。可是这种“粗放”型环保很快就显现出缺点:企业无法承受过高的成本。

  几个月的调试无效,终于,李强决定不再“死磕”了,他收拾了行李从工地默默回到实验室。同学好心提醒:“你一个理科生去搞什么工程?好好写几篇文章得了,要不然你该有延期毕业的危险了。”

  “那段时间我真的想过放弃,如果实验失败好歹还能有个数据记录,而我的失败,连个数据都没有。”李强坦言,读研半年,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在期刊发表文章,有的试验进度有条不紊,而自己又回到了零。

  可每每翻看文献、查阅数据,污水处理的事情就像一个绕不过去的“梗”一样在心里“发酵”:如何提高环保菌剂的效率?如何把传统的工艺可控、参数可控向菌群可控、代谢机理可控转换?李强一闭眼,工地上的情景,企业负责人期待的眼神就都浮现在脑子中。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