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故乡,与文学重逢-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回归故乡,与文学重逢

《文学的故乡》“带”莫言等6位作家回创作现场寻“根”

2020-09-25 08:42:2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回归故乡,与文学重逢

  故乡养育了人,人塑造了文化,而悠久的文化又被记录成一代代文学,哺育了人们纯粹的心灵,搭建了人们精神的故乡,给予人们以内心的“根”和归属感。张同道希望作家在回乡之旅中找到某种归属。

  年少时,作家们的身影每日在故乡中穿梭,这里是他们想“逃离”的地方;长大离家后,家乡风貌又成为每一位作家作品中的印记。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变为新文学锐意奋发的支撑和底蕴。

  “如果你一直在故乡,会恨这个地方。倘若你离开了故乡,再反观它,就会有一种表达的冲动了。”这些作家中不少人已异地定居,多年未回故乡。因此,张同道要求每个作家必须回一次故乡。“回到现场,跟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甚至一个碾盘都能接通,那个地方才有童年的记忆、生命的记忆。在别的地方展现不出完全裸露的精神状态。”

  张同道进行的是“抢救性记录”。“生活一直在变化,再过些年,又会有不少东西丢失。”十年二十年以后,即使坐标相同,找不到半点记忆的地方也就很难被称为“故乡”了。

  “故乡”里有儿时的伙伴、单薄的小木桥、厚重的碾子、雪地上的白桦林……贾平凹看到儿时的同学会感慨命运无常,“我要是到农村,可能还不如他”;“没有乡愁,没有故乡,甚至没有姓氏”的毕飞宇来到出生地,能毫无征兆地在油菜花田边掩面而泣;莫言看望老父亲,一嘴高密方言,我们这时会发现他就是农民的儿子;迟子建一到遍地白雪的白桦林里,完全像个孩子,皑皑白雪像是抹去了岁月的痕迹……

  除去写实的风景,张同道还加入了不少写意内容。一道白光闪过,阿来推开寨门,二楼的土司正打量着他,阿来穿过楼梯向着他走去,土司却消失了。片中不时会出现一些小说里的人物或场景,《莫言》一集里,民间艺人唱起小说里的诗歌,九儿、余占鳌等书中角色陆续出现,用虚构的方式讲述真实是导演的小心思。“这样能拍出文学的意境,而不是作家故乡的纪实。”

  第三“故乡”——每个人都需要精神家园

  《文学的故乡》中的“故乡”在张同道看来有三层含义:一是作家们出生和成长之地;二是新文学的“根”;三是每一位受众观后所找回的精神家园。

  “我不期望《文学的故乡》有很多人去看,能够成为潮流。但我期望有人因为看了它,可以静下心去读一些书。”张同道担心社会大众对文学的兴趣会一直降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家对读书的热情正逐年走低。人们更多考虑的是房子、票子和车子,文学在社会中则日益边缘化。尤其是年轻人,一面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另一面又纵情娱乐,那么未来他们也很有可能步入无尽的空虚感中。”

  这些担忧在数据上也得到了应验,国民读书量正与日俱“减”,国民阅读也与日俱“浅”。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相较于增长迅速的手机接触时长,不仅纸质书阅读量逐年下滑,电子书阅读量也在不增反降。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比2018年足足增加了15.54分钟,高达100.41分钟。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却比2018年减少了0.48本,只有2.84本。全国仅有超一成(12.1%)的国民平均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图书。

  “如果他们以后都不读书,只是用手机看看娱乐新闻、刷刷热门段子,就好像每天都在吃薯片这类膨化食品,生命从此变得没有营养。”面对这种情况,张同道希望自己可以做点什么。《文学的故乡》中的作家都是口碑之选,他们的作品真诚深刻,经典且有营养,能让读者们的生命有质量、有质地、有品质。

  “假如能通过《文学的故乡》增进十个人或者上百个人对文学的兴趣。让他们人生的品质、精神的品质有所提高,这就完成了我的心愿。”《文学的故乡》属于每一个人,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梦,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记者张博令)

1 2 共2页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一群新人拯救了脱口秀大会

    9月23日,《脱口秀大会》第三季迎来收官之战,截至第九期《脱口秀大会》第三季斩获微博热搜95个,选手相关微博热搜共64个,衍生子话题151个,总阅读量83.5亿+,成为同期语言类节目TOP1。

  • 李盾:立足中华文化 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禁毒题材音乐剧《重生》24日在深圳拉开首演序幕。担任该剧总制作人的李盾,有着“中国音乐剧教父”之称,他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讲述了《重生》背后的故事,以及他对中国音乐剧发展的信心。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卢庆国:让天然色素行业披上“中国红”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在产业发展困难时期、产业洗牌期,就越要坚持自主创新。唯有转换视角,在危机中寻觅机遇,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日前,在晨光生物科技集团中高层培训会上,集团董事长卢庆国的话语掷地有声。

  • 两位年轻人的互联网创业故事

    近年来,“互联网+”成为潮流,由此引发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层出不穷。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和青春的激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互联网创业大军。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