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王勇超:个人出资数亿 做民族文化守的护神
//www.workercn.cn2014-07-09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他曾经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盼望着吃一口饱饭、盖一院砖房。然而,近30年来,他却用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个人出资数亿元,抢救保护了三万多件民间珍宝,复建了40多个院落的关中古民居。在他所缔造的占地500余亩、被称为当前中国最大的民俗文化博物院里,有着令世人称奇的“地上兵马俑兵阵”!

    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被誉为“民族文化守护神”的英雄式人物——王勇超。

    一个人的壮举

    对于今年57岁的王勇超来说,回望来时的路,自己也不免生出一些恍若隔世的感觉。

    从一个吃不饱肚子的农民,到生产队的会计,再到靠着10元钱闯入西安城,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后来又一头闯入了关中民俗文化的大海中,从被动的收藏转为主动的保护和抢救。

    对于民俗文化的痴迷,最早来自一个朴实农民家庭的传统文化教养。进城成立自己的建筑公司后,喜欢钻研的王勇超接手了一些古建修复项目,这也正是他将民俗文化事业作为终生追求的起点。

    1985年的秋天,为了寻找有关明清时期的建筑图样,王勇超带着技术人员第一次走进关中腹地渭北地区进行古民居考察。

    一天傍晚,王勇超路过一个村子时,发现一个文物贩子正要把一根拴马桩的头砸下来。那石柱上方,是一个鼓腮、瞪眼的胡人,骑在一头张嘴、竖毛的雄狮背上正在奋力制服狮子。整个石雕形象夸张而传神,呼之欲出。那一刻,王勇超非常震撼,被那精美的雕刻牢牢拴住了。

    “老先人留下的东西,咋能说砸就砸了!”心痛之余,他不假思索地出双倍价钱,买下了这根后来被专家鉴定为明代艺术精品的拴马桩——这是他抢救性收藏的第一件古代民间实物。

    虽然当时还谈不上对于拴马桩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但王勇超意识到,这些东西在农村越来越少,如果不赶紧将这些拴马桩收集回来妥善保管,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拴马桩流失到海外。

    “无论如何,先收回来再说。”王勇超当即拍板。他组织30多人,分成6支队伍,在澄城、大荔、蒲城等地走村串乡,大量收购拴马桩、饮马槽、石门头、石门墩以及各种石雕、木雕、砖雕等。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