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史学家张海鹏:潜心治史求真义 论史议政心忧天下
//www.workercn.cn2014-06-27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寄语青年 踏实治学

  1988年,张海鹏成为社科院近代史所副所长,1994年担任所长并连任至2004年。

  这期间,他发表了《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沉沦”与“上升”诸问题》一文,在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张海鹏提出了近代中国在20世纪的头20年是先“沉沦”到“谷底”,然后再“上升”的新观点,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2006年,由张海鹏主编的10卷本550余万字的《中国近代通史》出版,近代史所几代学者的夙愿得以实现。这部书在内容上虽然还是以政治史为主题,但增加了经济史、文化思想史,是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成果的一次阶段性总结。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青年学者的薪火相传。张海鹏耗费了大量心血培养年轻人才。每年他至少组织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使研究人员有机会接触国际各种学术流派。张海鹏说,“当时,我们的经费很紧张,我下决心出版讨论会的论文。无论怎么穷,我们所里要拿出钱来。”俄罗斯历史学会前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齐赫文斯基曾专门著文,称赞这一做法。

  浸润在近代史所的50年里,胡绳、范文澜、刘大年等前辈大家的教诲令张海鹏受益终身,他更愿意将这些与更多年轻人分享。

  他对青年学者提出5点希望:一是要脚踏实地,不务虚名,不慕官位,努力在学术研究上作出贡献;二是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才能深入堂奥,摘取学术研究的桂冠;三是做学问“要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必须从打基础下功夫,由博入专,不可急功近效;四是在百家争鸣中提倡互相切磋、承认错误的好风气;五是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劳动,对学术成果的发布要抱着敬慎、敬惧的态度,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

  对学术界负责、对历史和人民负责,张海鹏追求真理的脚步,从未停歇。 (本报记者 熊 丽)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