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史学家张海鹏:潜心治史求真义 论史议政心忧天下
//www.workercn.cn2014-06-27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论史议政 心忧天下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张海鹏始终坚持自己的治史理念,那就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和发展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开创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他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话语权,不能盲目地跟着外国学者走,要建立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建立自己的学术自信。”

  什么是唯物史观?那就是实事求是地研究历史,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发展规律,使读史的人看到历史前进的方向。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尊重唯物史观就是尊重历史。他认为,按照唯物史观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应该认识到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一些研究者试图用现代化的研究范式取代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研究范式并不妥当。

  张海鹏对近代史既有实证研究,更注重对重大理论问题的宏观研究。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释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中国近代史的分期、有关中国近代史的理论范式和学科体系,集中体现了他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宏观探索和战略思考。

  对于学术研究中违背唯物史观的错误倾向,张海鹏立场鲜明地予以驳斥。1996年,他撰写了《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若干原则性争论》,提出“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不仅要讲究科学性,而且要注意现实性、革命性。正确处理两者的结合,始终是中国近代史学科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就要从近代中国的国情出发”。

  2006年,针对《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一文全面否定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否定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的观点,张海鹏从基本史实、方法论和历史观几方面,进行了全面反驳。“按照自己的好恶,随意拈出几条史料,随心所欲地作出历史评论,乍看吓人,却是没有根基的,没有说服力的,经不起史料鉴证。”他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近代史的主题是反帝反封建。

  书生议政,并非泛言空谈,更不是意气之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张海鹏回击各种杂音的最有力武器。在中日关系、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上,张海鹏都能以敏锐深邃的政治洞察力和扎实的史学功底著文发声。

  “我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在内地的刊物上这样讲,在台湾的刊物上也这样讲。”张海鹏认为,研究近代史,就是要揭示1840年后的中国为什么发展为1949年后的中国?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赢得民心,能够从复杂纷繁的斗争中脱颖而出?“这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握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逐一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的各种表现及其本质。”张海鹏说。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