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齐书太:62年日记 写眼皮子底下的事
//www.workercn.cn2014-07-29来源: 燕赵晚报
分享到:更多

  齐书太感慨:一路走来不易,日子越发美丽

  在前杜北村,有一位闻名于辖区的82岁老人齐书太,他在1952年参加工作后就开始以日记的方式记录“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事。生活里的点滴与美好、工作中的奋斗与拼搏、身边的发展与变化……他坚持不懈地将这62年里村子的变迁与发展记下来。

  上千页的日记 纸页已泛黄

  27日,记者赶到位于前杜北村齐书太的家中。他满面红光、精气神十足,健谈的他聊起那些装满了回忆的日记时,表情兴奋。

  齐书太从书柜里拿出部分日记,大约有上千页,时间从五六十年代一直至今。其中一些写于早期的日记,纸张已经泛黄、发脆,被他小心翼翼地保存在盒子里。

  1952年参加工作的齐书太对一切充满好奇,心想:“如果我把工作中的新鲜事或感受记下来,这辈子都忘不掉了。”

  从那以后,写日记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一直坚持至今。由于平时酷爱打油诗、顺口溜,齐书太便将这些爱好与日记相融合,用七个字一句话的形式写日记。他的这种“非典型性”日记语句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

  记者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的日记并没有写在正规的本子中,而是“跃然纸上”。齐书太说,初期自己用来写日记的纸都是宣纸,钢笔记录;后来,使孩子们用完的废旧作业本,写在背面;再后来,开始用正规信纸、横格纸。他调侃:“这样做并不是因为抠门,而是不想浪费纸,能写字的就行。”

  齐书太喜欢走到哪记到哪,看到有趣、新鲜的事,或值得记录的事,都会随手拿身边的纸记录下来,然后回家用铁夹子夹起来。

  映射“眼皮子底下”的变迁

  齐书太的日记不仅记录工作与生活,还记录下村子里的变化。

  他的一篇日记这样写道:“民建宅楼遍地起,原来坯房过时间,房间玻璃亮晶晶,地面则是透明砖,明光光的大玻璃,日射觉得很温暖,走廊北侧小仓库,还有厕所洗澡间,厨房修得很别致,自来水管真方便……”齐书太说,过去大家住的是掉渣的土坯房,如今住上了有宽敞落地窗、有暖气、有天然气、有电梯的高层楼房,心里那叫一个美。

  日记中,还记录了关于农业、商业、道路、工资的今昔对比。比如过去种地,灌溉依靠柳罐、木斗、铁斗等工具,后来使用牛、骡子拉水车,再后来,村民们依托于滹沱河开辟了一条天然灌溉水渠;过去遍地黄土路,路上跑的都是牛车、拖拉机,如今,水泥公路笔直,家家几乎都买了小轿车;过去人们想购物只能等赶大集,而如今,周围全是商铺,集市更多地是体现“文化”和“民俗”;1952年,齐书太一个月挣40元,现在,他的退休金每月将近4000元,整整翻了一百倍……

  齐书太感慨地说:“这些变化,村子里的年轻人很多都不清楚,我把这些记录下来,一有机会就讲给他们听,也希望他们能从中受益,珍惜现如今的生活。”

  孙辈帮忙 62年日记辑成自传

  “日记能记录下生活,就像是一个时光宝盒,当你快要遗忘过去,重新翻看,会勾起脑海中深深地回忆。”在齐书太心中,日记对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过期间不下四次的搬迁,有些日记齐书太已经找寻不到了,但他依托于保存下来的日记,把它们统一整理,挑选出精华部分,并在孙辈们的帮助下,辑成一本自传性质的书籍,定名为《足迹》。

  62年积累的日记,蜕变成一本书籍,这令齐书太开心极了。更令他备感欣慰的是,当孙辈们在参与整理书籍过程中,也都一一仔细读过了他的那些日记,切身体会到他这62年来的酸甜苦辣,了解了村子、甚至了解了整个城市的变迁与发展,一个个都唏嘘不已,感叹如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往事是时间的结晶,是生命的轨迹,人生路上,该记录下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写现在,写未来,但我觉得更需要做的就是不遗忘往事。”齐书太表示,只要健康的活着,就会将日记继续写下去。(记者 卞静 通讯员 陈璐 何伯聪 孙艺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