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吴凤章:手艺照亮人生
//www.workercn.cn2014-07-18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62岁的吴凤章家住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视力被鉴定为全盲,每周却召集大批擅长各种手艺的民间艺人聚在一起交流、创作。

  生意失败,一度失明,靠编织手工艺品挺了过来

  上世纪70年代,吴凤章下放到了黑山县的农村,“农闲时,我就跟着老百姓学草编,用个草叶子简单编个蜻蜓、蚂蚱啥的,连当地的草编能手都对我编的东西赞不绝口。”老吴回忆。

  回城后,老吴被分到了沈阳市政二公司做起了工人。不甘寂寞的老吴1991年从单位辞职下海,但由于经营不善,一个月就把辛辛苦苦赚来的40多万赔光,“我上了一股火,一个晚上起来后眼睛就看不见了,随后医院诊断为黄斑性病变。”老吴说。

  失明后的老吴并没有绝望,他辗转来到了广州,在这里经过治疗,他的视力有所恢复。“那时候我穷得连坐车的钱都拿不出,经常在路边呆坐着。”有一天,他随手在路边掐了根草叶,编了一只螳螂,这时碰巧遇到了刚刚接孩子放学回家的祖孙俩,看到小孙子目不转睛地望着老吴手里的螳螂,孩子的奶奶就问道:“师傅,您这东西卖不卖呢?”老吴先是一愣,紧接着赶紧说:“卖,卖,两元钱。”第二天,在学校的门口,老吴就摆起了摊,每天竟然能赚两百多块,这让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难熬的日子。

  2003年初,老吴回到了沈阳,靠摆摊卖草编工艺品谋生。可由于东北天气寒冷干燥,“从外面弄回来的草,一宿全干巴了”。但吴凤章不想放弃草编手艺,这时候老吴想起了用X光片做的灯笼,于是他就找来X光片,用火碱水浸泡掉外表黏膜后,再用刀刮干净。这样剩下的塑料条就代替了草叶。

  没想到这种塑编手艺大受欢迎,一些学生和外来务工者争相要拜他学艺。他白天上街摆摊,晚上在家办塑编辅导班:“那会儿学生还真不少,家里的地板上、沙发上、床上坐的都是学生,最多时候有48个。”一年后,老吴的家境逐渐改善,他也很少上街卖货了。

  组织民间演艺队伍,让更多人自食其力多赚钱

  2005年沈阳办起了庙会。老吴带着自己的工艺品在庙会一呆就是一个月,在庙会上他结识了很多民间艺人。2007年,辽宁省文联负责人找到了他,想让他负责组织新的庙会,这样老吴又开始忙活了起来。

  生活逐渐好转的老吴并没有忘记那些搞民间艺术的“穷朋友”:“当初我因为残疾每天只能靠低保生活,那种滋味我至今还记得。”老吴这个热心肠把自己的好朋友们召集到一起,组成了一个松散的文艺演出队,“我现在经常联系的有100多个民间艺人,有演皮影戏的,有吹糖人的。”老吴带着这些人奔波于辽宁各地,去承揽各种文化活动。

  “我这个队伍里还有不少残疾人,他们至少能自食其力,也实现了自我价值。”老吴说。王翠芳今年50多岁了,由于车祸失去了双腿,在跟着老吴学了一个多月后,她掌握了塑编手艺,现在每天都能在网上接到不少订单:“有时候赶个庙会,不到一个月就能赚1万多元。”王阿姨高兴地说。

  “现在搞民间艺术的人年龄普遍偏大,我这里年龄最高的70多岁,而二三十岁的人真不多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咋爱学这些个东西了,真怕这些手艺哪天会失传。”老吴的眼神中也透着一丝担忧。

  在谈到今后的梦想时,老吴有些腼腆,“说梦想有些大,我现在正在筹建一个木偶剧团。现在很多民间艺人都是单打独斗,生存艰难,下一步我想成立一个工作室,把沈阳的民间艺人组织起来,让工作室成为民间艺人们温暖的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