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宋礼:维吾尔族同胞的亲兄弟
//www.workercn.cn2014-06-18来源: 新疆日报
分享到:更多

    初夏,在若羌县吾塔木乡尤勒滚艾日克村宋礼家,记者见到了这位纯朴的枣农。还未说明来意,宋礼就抱歉地说:我得赶快去“干我的”大事‘。“

    宋礼的“大事”就是去看望同村的艾拜都拉·肉孜。不去艾拜都拉家看看,“ 我不放心。”

    2003年,艾拜都拉·肉孜患了眼疾,当时家里穷,看不起病。宋礼知道后,从家里多年积攒的5000元积蓄中拿出3500元钱,送到艾拜都拉家,督促他去库尔勒看病。从这以后,宋礼成了艾拜都拉家的常客,孩子见到宋礼都喊他伯伯,每次见面就像一家人。

    2005年艾拜都拉双目失明,家里的18亩枣园没人打理。宋礼经常放下自家地里的农活,去艾拜都拉家地里干活,这一干就是6年。2010年宋礼又帮艾拜都拉把枣园承包出去,承包费是艾拜都拉全家的主要收入。

    2006年,艾拜都拉双胞胎孩子要上学了,学费像一块巨石压在了他的心头。宋礼主动承担了两个孩子从小学到现在初二的全部学费,供孩子上完大学是他的一个心愿。“老宋哥是我的亲兄弟,他对我的帮助那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的。没有老宋哥,就没有我的好日子。”艾拜都拉握着宋礼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拉着艾拜都拉的手,宋礼诉说起自己刚来若羌时的那段经历。

    1970年2月,20岁出头的宋礼从宁夏来到若羌投靠朋友。朋友没找到,身无分文又举目无亲的宋礼犯了难。在他一筹莫展时,一位维吾尔族大哥把他带回家,给他递上热腾腾的茶水和馕,“那是我吃过最美味的一顿饭。”宋礼说。

    得知宋礼的情况后,这位维吾尔族大哥将自家的住房腾出一间给他住,还把自己家仅有的一袋苞谷面给宋礼分了一半。村里的维吾尔族村民你家一碗玉米面、他家一件衣服……宋礼的内心被一股股暖流包裹着。

    5天后,征得宋礼的同意,维吾尔族大哥带他到县公安局办理了调档手续。从此宋礼在尤勒滚艾日克村安了家。

    后来他才知道,帮助他的大哥是当时的曙光生产大队队长莎来·玉素甫。

    1974年春天,妻子杨淑琴带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从家乡投奔宋礼,走到库尔勒钱就快花光了。妻子用身上仅有的钱发了电报让他马上赶来。

    接到电报后宋礼心急如焚,没钱、没粮怎么去?莎来得知这事后,立刻从家里拿来一袋面粉,又从大队借了70元钱给他装上。

    宋礼赶到库尔勒接上了妻儿,4天后,宋礼一家来到了尤勒滚艾日克村。长途劳顿,导致两个孩子出麻疹。公社卫生院的医生一看:“太严重了,赶紧送县医院。”看着孩子的病越来越重,手里没钱的宋礼绝望了。

    急匆匆赶来的莎来,把从大队部借来的70元钱交到宋礼手中,并联系车辆连夜把他们送到县医院。经过抢救,宋礼的大儿子脱离危险,女儿不幸离开了人世。

    回来后,宋礼多次上门感谢救命恩人。谁“家没个难事,以后有能力多帮些别人就行。”莎来的这句话让宋礼牢牢记在心里,至今不忘。

    2001年,宋礼率先在自家的7亩地里种起了红枣。他白天在地里跟着农技员学种植技术,晚上在家看红枣实用技术培训手册。宋礼很快掌握了红枣的修剪、嫁接、施肥等管理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经验。

    2005年,宋礼家的红枣卖了3万元。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钱的他失眠了。3万元在他的口袋里装了整整一个月。

    宋礼家的红枣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在全县都小有名气,他成了村里最先富起来的人。

    为了能让村里更多的人富起来,宋礼自愿当起了红枣技术员,谁家有难题,他总是随叫随到,现场指导。2005年,宋礼和村里十几名农民,组建了“民族互助红枣嫁接队”,动员村里的汉族村民与维吾尔族村民结成“互助对子”开展红枣嫁接。方圆百里的各族群众遇到红枣种植难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宋礼。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