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一位二战中国劳工的最后一役(图)
//www.workercn.cn2014-03-26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比起最近一次乘坐飞机去日本,这位老人反而对那段更遥远的记忆,印象更深。他至今叫得出那些挖煤工具的日文发音。他以证人的身份,重新回到当年挖矿的地方,向律师介绍这处让他“仍然感到恐惧”的地方。“这是矿区”,“这是我们居住的华人寮”。老人抬起手指着前面:“拐过弯有一口井。”

  70年前,他被迫在这里挖煤,直至抗日战争胜利,才被送回中国。但张世杰并不认为这事就这么算了。

  在即将到来的开庭中,他将要求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按每位中国劳工赔偿100万元人民币的标准支付赔偿金;并在中日多家媒体上,用中、日两种文字,刊登谢罪广告并承担广告费,“简单一句话,让他们赔”。

  自从去年因脑溢血住院,这位老人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前些年,他还能骑着小三轮,载着老伴在北京的胡同里转悠,现在,他醒着时都在家读书看报。

  2007年,他还能够独自飞去日本出庭。他在证人席上大声讲述自己的经历,“比现在记忆力好得多”,也“有条理得多”。

  日本最高法院在终审判决中,确认了日本企业逼迫他们“在恶劣的条件下,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可以认定本案受害者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但最终,法院以“中国人已放弃索赔请求权”为由,免除了相关日本企业的法律责任。

  张世杰的女儿回忆,那一次,父亲“很沮丧”,回家后,闷闷不乐了很长时间。

  他参加了一些二战掳日劳工幸存者联谊会和索赔组织,和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们聚会,互相安慰。他们当中,有的失去了亲人,有的落下了残疾。张世杰在日本矿区落下了严重的胃病,几十年来 “不能吃硬的、冷的”,发作起来“疼得睡不着”。至今吃饭,他只能小口小口地抿粥。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这位老人一直奔波在“讨公道”的路上。他写了几万字的回忆录,凭记忆画出矿区的草图,五个孩子零零星星地听他讲述往事。

  最初他是兴奋的,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幸存者去世,胜诉的日子似乎遥遥无期。

  小儿子甚至怀疑,父亲的脑溢血时常发作,或许同他因这件事而大起大落的情绪不无关联。

  但张世杰并没有放弃,这次递交起诉书后,代理律师同他聊了一个多小时,以确定老人是否还能够出庭作证。张世杰认为自己“还能行”。他清了清嗓子,让嗓音显得更加洪亮。

  医生认为老人已经出现阿兹海默症先兆,前几天,在参加完外孙女的婚礼后,老人感到有些疲惫。他开始答非所问,一遍又一遍地,把当劳工时的事儿重说。

  “这是头一次国内立案,”张世杰抚摸着放在膝盖上的起诉书说,“或许能赢。”

  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的立案,让张世杰对“讨回公道”重新燃起了希望。代理律师表示:“根据手头现有的证据和事实,没有理由不胜诉。”

  张世杰曾和另一位幸存者一起前往日本,那是他第一次踏上讨公道之路。一路上,他反复回忆律师的叮嘱:遇到困难,就找中国大使馆。时隔五十多年,再次来到日本的他,尽管觉得踏实了许多,但仍然感到不安。

  或许他从没有摆脱1944年的夏天。

  “我本来有很多梦想。”张世杰回忆着自己在学校念书时候的状况,但略有些混乱的记忆,又开始扯着他不断重复讲述被抓住时的过程。

  他描述自己曾带过一种名为 “响圈”的东西,那是一个有活扣的铁圈,套在脖子上,一根长链子把每个人的铁圈都串起来,拴在大门的铁环上。

  在日本当劳工的那一年中,张世杰曾梦见过自己“跑回去了”。他所在的华人寮的确曾有逃走的人,但都被抓了回来,甚至,有一个逃跑者,因为无法生存,被迫回到了矿区,原来,“山下是大海”。

  1945年12月,张世杰回到了中国,却仍然没能回家。在北洋大学的校园里,他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直到后来在易县负伤,才借机离开了军队,前往北京投靠亲戚,做小买卖维持生计。

  “一想起来就想哭。”他说。

  他搬出厚厚的一摞书,包括上下两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老人表示,平时最爱看这些“历史和军事”的书籍。为了这次的出庭,他承认有必要把自己写的“回忆录”再回顾一下。

  “整个冬天我们都挨饿受冻,身上穿的还是夏天在塘沽上船时发的汗衫儿,劳动了几个月,衣服都磨得破烂了,住的房子是木头片钉的,四面透风,我们在井下挖煤装车的时候还不觉得冷,等收工到了地面以后,立刻就觉得刺骨。”回忆中,长崎的冬天飘着雪花,那几乎是他一生所经历的、最冷的冬天。

  文革期间,因为那段在日本“交代不清的历史”,张世杰被关进了牛棚,隔三差五被批斗。妻子儿女的工作和学业也因此大受影响。

  “全家上下都笼罩在阴影中。”小儿子皱着眉回忆,“父亲被掳去日本,改变的不止是他一个人的命运。”

  同战争年代许许多多遭逢离乱的幸存者一样,张世杰本以为自己会就此平淡地生活下去,没想到多年以后,女儿偶然在报纸上看到寻找二战掳日劳工幸存者的报道,拿给老父亲看,竟然激起了他讨回公道的念头。

  张世杰一次次站在了原告席上,现在,他希望即将出庭的是“最终胜利的一次”。他“很有信心”,决定要穿得“整整齐齐”地出庭。

  他曾经对掳走他的人“恨之入骨”,但随着年岁的增长,那些强烈的情绪渐渐平息,老伴儿发现,张世杰现在越来越“温和”了,提起往事,他不再“破口大骂”。

  “日本人也有好人。”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想起了曾为掳日劳工索赔而奔走的日本律师,甚至想起了当年在矿井下、还有着恻隐之心的个别日本工头。

  张世杰现在想要的,是三菱矿业的一个道歉。

  “还有赔偿。”想了想,他又梗着脖子补充了一句。“真现实啊,”小儿子在旁边开玩笑,张世杰不甘心地嘟囔:“凭什么不赔偿呢?”(张渺)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