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强 管道维修领域的佼佼者-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马强 管道维修领域的佼佼者

2018-05-02 10:13:00

【劳动最光荣 奋斗最幸福】马强 管道维修领域的佼佼者

  图为马强正在拆除天然气管道。

  4月24日,记者见到马强时,他正在省国税局餐厅的厨房里拆除天然气管道。戴着厚厚的手套,停气、拆除连接口、封口,马强的动作一气呵成。

  马强是太原天然气有限公司工营事团管理站的一名管道工,而之前他在山西大学读本科时学的却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之初遭遇创业的挫败后,马强于2008年进入到太原市煤气公司,成为一名管道工。

  “刚开始心里确实有些接受不了。”因为有抵触情绪,马强开始不愿意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思想逐渐转变。“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要不那干得多憋屈。再说,吃饭的本领咱也得有啊。”

  马强在逐渐适应,也在慢慢调整。公司每年会进新人,形成了一个传统,就是“传帮带”,由老员工做师傅进行传授。“如果新人来了请教你怎么干,一问三不知,还不让人笑话。每年行业里都有技术比武,看着人家上台领奖,咱也羡慕。”

  想通了,这个之前连管钳都没摸过的后生,开始了奋起直追。公司组织的培训,认真参加;老师傅的现场传授,认真实践。公司指派任务,总是抢着干。每完成一项任务,他都要认真总结得与失。从不漏气到精准、减少误差,再到讲究横平竖直的美观性,马强的活儿越做越熟练,越做越“漂亮”。“熟能生巧,干得多见得多,对于技术就是一个沉淀的过程。”马强说。

  如今的马强,从开始的“门外汉”已成长为技术能手。在全公司,马强是公认“套丝机玩儿得最好的人”,别人在管道上套一个扣的时间,他能套两到三个。在精准度上,不管有多长,他安装的管道误差不超过2毫米。2017年,马强代表天然气有限公司参加全省燃气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燃气具安装维修工”比赛第一名。

  工作中的马强还爱琢磨,经常搞一些小创新。以前工程打压和检漏是用嘴给管道吹气,不仅费力、效率低下,由于嘴里的气息有温度还会对打压结果产生影响。2016年,马强和几名同事一同研究出了微型打压气泵管道检漏法,用气泵给管道打气,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获得集团公司“五小成果”技术革新三等奖。近几年来,马强先后被授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山西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对管道工而言,抢修不分时间,有任务立马得出发。2012年除夕夜,站里接到通知,一家KTV职工餐厅的燃气管道冻住了,马强立即和同事赶到现场处理冰封,度过了一个“奋战”的除夕夜。“我们这种工作,由于是带气作业,一旦疏忽就容易引发漏气中毒,甚至是爆炸,也可以说是高危行业了。所以,工作中我们从不敢松懈,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紧绷安全这根弦,这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马强认真地说。

  记者感言

  一个原先连管钳都没有碰过的人,最终能成为管道维修领域的佼佼者,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努力。“相信自己能干好”,对马强而言,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动力。一项工作,干的人可能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干好。只有对自己有要求,做事才能不敷衍;只有不停止追求,才能实现自我提升。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每一个行业都不可或缺,都在发挥着应有的价值。只要不怕吃苦和付出,平凡的岗位一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本报记者 丁园 文/图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蔺凯伊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后来的我们》,还是真正的赢家吗?(图)

    不同于去年“五一”档《拆弹专家》《记忆大师》等新片的平分秋色,今年“五一”档,刘若英执导的电影《后来的我们》一枝独大,目前票房已经突破9亿元。

  • 中国男女队提前晋级八强

    19岁的王曼昱是首次参加世乒赛,这位世界排名第五的新星曾数次获公开赛冠、亚军,并在今年初助中国队获得世界杯团体赛桂冠。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奋斗的感觉最幸福——记在农村创业寻梦的“80后”黎伟

    “我从骨子里喜欢田园生活,也一直有个梦想,让乡村环境更美,让乡亲们生活更好,于是返乡后经营起农村淘宝服务站,又发起了生态共享农场项目。”黎伟说。怕家人一时难以接受,起初,黎伟是瞒着他们回乡创业的,没想到淘宝服务站经营得风生水起,引来众多媒体关注。妻子在电视上看到黎伟的报道后,才明白为什么他的脸会晒得乌黑,又为什么长期回不了家。

  • 台湾“流浪博士”沪上觅就业(图)

    从台湾中山大学博士毕业已3年,傅及光仍每天“流浪”于台湾4所不同的大学兼职教课,拿着每节700多元新台币的时薪,还要面临寒暑假没有收入,很多福利没办法保障等问题。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