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明星-正文
何希霖:一个矿长的“治未病”之路
//www.workercn.cn2014-06-0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面对严峻形势,矿长何希霖把企业当成人,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一个矿长的“治未病”之路

中工网记者 孙覆海 中工网通讯员 刁琳波 赵玉栋 葛红普

  何希霖最近很忙,每天凌晨以后才能躺下休息。当前的煤炭行业市场形势严峻,作为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属下的翟镇煤矿矿长的何希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正在全矿大力推行他的煤矿“治未病”之路。

  今年51岁的何希霖,是一位实战加技术型矿长,拥有采矿工程硕士和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头衔。自1979年11月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奋战在煤炭生产一线。从一线职工、区队长、回采矿长、生产矿长、党委书记到矿长,先后历经四矿十多个岗位的他,每个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然而,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疲惫过,他遇到了大难题。

  2011年,何希霖来到翟镇煤矿,当选矿长。当时的全矿生产系统5216人,非煤、后勤、物业系统3602人,当年产煤160万吨,市场形势好,矿井有利润。但是去年以来,煤炭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全矿的生产销售一下子陷入低迷,想盈利变得很困难。

  除了市场低迷的外部压力之外,矿井内部也问题重重。翟镇煤矿是1993年建成投产,虽然是年生产能力2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但经过20年的高强度开采,全矿已经是未老先衰,提前步入了老矿井行列,战线长、系统复杂、用人多、人力成本高等诸多问题逐一凸显。

  内忧外患,企业效益如何提升,如何让开采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如何让职工工作更体面、生活更舒心……都成了这位矿长的心病。

  “出路在于思路,谋事重在成事”,何希霖明白,越是困难之时越要坚定信心,越是形势严峻越要奋发超越。在这位矿长的倡导下,全矿开展了“企业有困难,我们怎么办?”讨论活动,一时间,忧患、责任与勤俭的意识扩散到矿井的每一位职工身上。经过讨论,翟镇煤矿决定把开源节流、降本降耗、深挖内潜作为应对危机的有效手段,从煤矿的自身体检抓起,做到有病早治,大家称之为“治未病”。

  所谓“治未病”,何希霖介绍说,“企业就像人一样,有病就要早发现、早治疗,防患于未然。”谈起这个管理办法,何希霖也是捏着一把汗,“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是形势逼出来的。”

  从去年以来,持续下跌的煤炭价格使得翟镇煤矿亏损面进一步扩大。全矿开出药方,在安全管理、生产管理、工程质量、设备管理等各个生产领域和部门,搜索并封堵管理损失,将科学经营的理念和意识渗透到矿井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把整个生产过程转变为经营过程、提升过程。

  在井下7202工作面,何希霖介绍说:“润滑油就像是设备的‘血液’,油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机器设备就容易损坏。现在,我们自己制造了加油过滤机,保证油脂的纯净,延长了设备使用周期。”全矿在6201工作面使用的采煤机等设备已经服务了三个工作面,有的设备已经一年多未上井维修,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1200多万元。

  何希霖还要求加强设备的油脂管理,从油脂的采购、运输、化验到使用与回收都制定详细流程并严格考核,因油脂问题造成设备损坏而产生的维修费联责考核到区队、班组责任人。这一措施不仅减少了机电事故,保证了矿井生产接续,而且维修费用明显降低。

  翟镇煤矿“治未病”,坚持“眼睛向内”。全矿组织开展了“设计再思考、系统再优化”活动,分专业、分系统对矿井采场设计、生产布局、工艺流程、生产环节进行科学优化,消除各类无效消耗。先后对矿井主辅运系统、通风系统、六采区运输、回风系统进行了优化,不仅使生产系统更加简捷高效,而且节省了投入,目前已累计节省4800万元。

  为了对废旧材料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全矿在井上建立材料、配件超市,井下建立材料中转站。各生产区队定期组织人员到修理厂“寻宝”,对于报废的材料及设备配件进行精挑细选,根据井下现场需要,对废旧物料进行加工,做到资源重复使用,避免了资源浪费,减少新材料的投入。制定旧料、旧设备回收复用奖励机制,鼓励区队修旧利废,实行废旧材料无偿使用,废旧物资按物资原值的15%进行回收,还设立专门的月度考核排行榜,考核结果与区队先进评选相挂钩。从去年至今,累计完成修旧利废5000多万元。

  何希霖身上带着关东大汉的粗犷,却以精细管理为突破点“治未病”。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分钱。建成矿井和采区两级水处理系统,污水经磁选处理后实现洁净化,用于井下防尘;经反渗透处理后实现纯净化,用于支架乳化液用水,延长了液压支架的使用寿命,实现矿井水循环利用,年节省费用160万元。

  “我们就是要坚持管理创效,持续挖潜增效,从矿井的每一个系统、每一个环节入手,进而达到节能、集约、高效的效果。”何希霖说。

  翟镇煤矿的井上、井下各个生产环节在“搜索”改进中,释放着最大潜能,带动着效率、效益的双提升。

  虽然压力仍然存在,但令何希霖感到欣慰的是,他的这个办法还真管用。通过“治未病”,全矿实现了逆势增盈。统计显示,去年吨煤成本下降了101元,完成利润2.1亿元,同比增加1.15亿元,职工人均收入同比提高5600元。今年前四个月,实现利润2000多万元,安全生产4000多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