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高级工程师车著明:护航,为火箭飞翔
//www.workercn.cn2014-08-15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不凡的“数据迷”

  ■“数据背后是安全,丝毫马虎不得”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航天发射,尤甚。

  如同化验数据可帮助医生为病人看病一样,测控数据可帮助科技人员查找火箭飞行过程中的问题。作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数据专家”,车著明就是为火箭飞行“诊脉”的人。

  1995年1月26日,长二捆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49秒后凌空爆炸。这是车著明到发射中心后第一次、也是20多年来唯一一次在现场观看火箭发射。

  49秒钟的飞行数据,像用刻刀深深地刻在了他心里。从那时起,他远离了烈焰奔腾的发射场,甘愿退居幕后,用精心演算的数据为火箭腾飞保驾护航。

  每次航天发射,车著明总是最先出现在安控岗位,负责监控火箭起飞后的速度、高度、温度等速变参数,为实施安控提供重要判据。

  2010年1月17日,一颗北斗卫星在基地发射升空。起飞50秒后,安控显示屏上的曲线突然出现连续跳变,几次突破实施安控的极限,安控机房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就在大家会商是否按下自毁按钮时,车著明镇定地作出判断:“火箭没问题,是跟踪测量设备数据不准。”果然,8秒钟后,曲线恢复了正常。他凭着对数据的精准把握,将危机消弭于无形。

  对枯燥的数字,车著明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被同事们誉为“数学活字典”。

  2011年8月,中心受命执行一次航天器跟踪测量任务,几位年轻人在处理航天器飞行高度数据时遇到麻烦,计算出的飞行高度甚至出现了负值。难题交到车著明手中,他信手抓起纸笔边写边画,白纸上很快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按照他的算法得出的数据处理结果,完全满足跟踪测量精度要求。

  在航天领域,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对地观测,一般运行在距地球数百公里的低轨道上;而有些通信、导航卫星的飞行轨道则距地球数万公里。车著明发现,发射低轨道卫星的火箭,遥测参数与外测参数基本一致;而发射高轨道航天器时,两组数据却大相径庭,选用哪组数据进行导航控制就变得十分困难。

  通过对成千上万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他论证建立了全新的数学模型,提出“航天器飞行数据融合处理方法”,使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初始轨道预报精度由数百公里减小到几公里,从而节省了卫星燃料,延长寿命1年以上。

  在任务总结会上,车著明是最爱“放炮”的一个。不管在场的是领导还是专家,他都直来直去、不惧权威;不管涉及的是测发、测控、通信还是气象,他都锱铢必较、刨根问底。有人说他“傻实在”“管得宽”,他不服气地说:“航天是个大系统,哪能只管‘一亩三分地’?我给他们提问穷追不舍,是为了确保每一次发射成功!”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