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弋:创新像一条射线,永无止境(组图)-大国工匠·名人堂-中工网

人物

大国工匠·名人堂

游弋:创新像一条射线,永无止境(组图)

2017-09-24 13:31:29 来源:中工网

游弋在工作室进行操作演示 中工网记者刘英杰摄

游弋所获荣誉 中工网记者刘英杰摄

  创新:他的脚步从未停歇

  爱思考,好钻研,这让游弋与“创新”一词密不可分。真正让游弋踏上创新之路的起点来自于一次工友受伤的意外。

  在一次设备检修中,一位工友在使用电工刀时不小心割伤了手,鲜血直流。望着工友忍着疼痛匆忙离去的背影,游弋在担忧其伤病的同时脑中涌现出了这样一个念头:如何才能设计一种电工刀,使用起来即快速又安全?想法一经提出,得来的结果是不被看好甚至被个别工友嘲笑。而这并没有打消游弋对于这项发明的执着与热情。

  试一试,说不定结果就会出人意料。精心地设计,细心地加工,耐心地改进,上百次的推敲试验,是对“耐力”的考验,也是对“匠心”的沉淀。

  电缆密封圈制作专用工具终于完成了!曾被视作“不可能”的想法在游弋的手中成为了现实。设计成果受到众人的认可,游弋第一次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别样幸福。

  在那之后,游弋又研制出与之相配合的电工快速定位剥线钳。两项工具配合使用,成功将剥线、挖密封圈的操作时间由以前的20分钟缩短至6分钟。这是游弋获得的第一个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

  主井提升机运行时使钢丝绳粘带很多粉尘,不但影响环境卫生,更重要的是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为改善这一现状,2008年冬天,游弋的“新工程”开工了。为弄清相关数据,他每天下班后带着矿灯等工具,登上几十米高的天轮平台观察研究。寒风凛冽,但不会动摇他坚持到底的决心。晚上9点,他才从平台下来,回到家中还要继续画图、分析。3个月过后,钢丝绳自动除尘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在改善主井周边环境及绞车房设备卫生的同时,大大降低了职工的劳动强度。这项一举多得的专利成果在煤矿主井提升钢丝绳净化方面可称首创。

  2009年10月,游弋工作室成立。工作室最初只有3名成员,短短几年,目前已发展壮大到一个拥有47名核心成员及200余名创新爱好者的职工创新团队,成为了推动企业创新创效的中坚力量。创新工作本着来源一线、服务一线的原则,工作室的主要研究内容均为各成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大家通过集思广益的创新研究共同来完成。截至目前,游弋工作室累计完成各类创新成果1463项,获40项专利授权,发表省部级论文90余篇,工作室研究的科技项目有3项获省部级表彰,4项科技攻关成果被评为河南省百项职工技术创新奖,35项获集团公司奖励,创新成果转化率达96%以上,取得经济效益高达1.5亿元。

  与此同时,为弘扬工匠精神,履行传承使命,游弋工作室积极发挥“传帮带”效应,建立了以工作室为平台,融理论与实操为一体的“双元”培训模式,通过一对一帮带、一对多授课等形式,先后培训技术工人2100余人次,团队所带徒弟有70余人次在企业技术比武中获得名次。工作室中3人获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2人获河南省十大能工巧匠称号,3人获河南省百名职工技术英杰称号。

  年少时的游弋有着做木工的基础,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去改变的思想渗透至他的一生。从小父亲就会告诉他,家有万贯、不如一技。一路走到今天,游弋已将这受用终身的教诲领会得淋漓尽致。

  感恩:他一路走来不忘初心

  游弋有一个破旧的小红木箱,里面的120余封邀请函似乎时刻在提醒着他要心怀感恩,不忘初心。百余封信件中有的想咨询购买他的专利,有的想要高薪请他“跳槽”。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能收到20多封,收发室的工作人员甚至认为游弋要从单位离开了。每一封的邀请函背后都有着丰厚的回报,有不少亲戚朋友也曾劝他拿出自己的专利和厂家合作,“赚大钱”能够轻松成为现实。

  但游弋的心始终深深地扎根在这里,从未改变。

  “您收到这么多邀请函之后有没有想过真的要离开?”

  游弋的神情仿佛在不经意间流露着内心的平静、欣慰。他一直这样告诉自己,今天所获的成绩与企业多年来的培育密不可分。从2005年至今,他连续不断得到矿上领导力量的支持,身边的同事、工友也给予了大量的关怀和帮助。自己的命运在这里改变,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回报企业,回报身边的所有人。

  创新的路上充满未知与荆棘,下一秒出现在眼前的,可能是成功的喜悦,而更多时候,或是失败的残酷。

  “您一路与创新为伴,那么您认为创新是什么?”

  “创新,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它就像一条射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无止境。”

1 2 共2页

编辑:尹文卓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我的灯火生活|一技在身,靠手艺我也“三十而立”

    2018年开始,李大波成为途虎养车上海关山路工场店的店长。“目前我们有7个机修技师、2个美容技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三班倒。最近平均每天有28辆车入店,大的修理项目耗时四小时起步,尤其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动,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李大波说。

  • 李建红:建议各方协同,补齐交通物流应急短板

    “经历疫情大考,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物流要保障。平常即如此,急时更突显。“此次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保畅保供成为应急救援的生命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