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大国工匠

鲁宏勋:扎根一线的“大国工匠”

2016-05-06 10:47:25 来源:河南日报

  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数控加工领域的专家,获得我国技术工人的最高荣誉“中华技能大奖”,他就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十一车间数控班班长鲁宏勋。

  1983年,20岁的鲁宏勋从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技工学校毕业,分配到研究院十一车间当钳工。他爱动脑子,一点就透,干活有独到之处。

  1986年,研究院引进了大量数控设备,十一车间也成立了专门的数控班。技校毕业、钳工出身的鲁宏勋下苦功自学英语和计算机技术,一举创造出“三个第一”:在数控机床上编出了研究院第一个加工程序,干出了第一个数控加工零件,成为研究院第一个较全面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技术工人。

  在加工万向支架外框时,鲁宏勋将外商设计的需要11道加工工序才能完成的工艺方法和工装夹具,改为1次装夹完成,不仅提高工效3倍多,而且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在天线加工中,原有的工装夹具一次只能装夹7个零件,每个零件需要用3个螺丝钉固定,装夹一次需要十几分钟。鲁宏勋发挥数控机床多轴联动的特点,自行设计制作了一次装夹20个零件、4个零件才用一个螺丝钉固定的新工装夹具。

  通过改进这两种加工工艺,不仅提高了工效,而且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十几万元。

  鲁宏勋善于学习和钻研,工作中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难题。他先后设计和制造了上百台(套)工装夹具,编制了数以千计的数控加工程序,适应了研究院多品种、小批量、科研新产品多、单件产品多的生产特点,提高了数控加工效率。

  为攻克数控机床的电脑程序问题,他从1996年起,利用3年的业余时间,编写了十万字的《数控加工技术》。这本小册子成了班组在数控加工过程中遇到难题时的“金钥匙”。

  1998年起,鲁宏勋运用自己探索出的“数控机床多零点自动计算方法”编制出多种软件程序,大大降低工装制造成本和加工周期,每年节约工装夹具制造综合成本约10万元。

  鲁宏勋主持的“数控加工效率研究”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评审组专家认为,该项目使数控加工效率比原有水平提高15%。

  2002年,鲁宏勋以优异的成绩荣膺第六届中华技能大奖第一名,获得了中国技能人才最高荣誉。

  1996年鲁宏勋担任数控班班长后,在注重自我提高的同时,还精心打造高技能团队。通过他的言传身教,数控班已培养出了王宝栋、赵晓明、李明等一批数控机床操作高手,形成了高级技术人才群体。

  如今在中国航空系统,提起鲁宏勋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岗位可以平凡,但人生绝对不能平淡。”这就是鲁宏勋,一位扎根基层的“大国工匠”。

  

编辑:朱晶晶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我的灯火生活|一技在身,靠手艺我也“三十而立”

    2018年开始,李大波成为途虎养车上海关山路工场店的店长。“目前我们有7个机修技师、2个美容技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三班倒。最近平均每天有28辆车入店,大的修理项目耗时四小时起步,尤其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动,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李大波说。

  • 李建红:建议各方协同,补齐交通物流应急短板

    “经历疫情大考,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物流要保障。平常即如此,急时更突显。“此次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保畅保供成为应急救援的生命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