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拼命三郎杨爱军:做爱心的传递者 做企业前进的排头兵(组图)
//www.workercn.cn2014-09-22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杨爱军,男,1970年生,工商银行北京海淀支行运行管理部经理。他像拼命三郎一样工作,加班加点是常事儿;他潜心钻研业务,使银行服务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差错;他12年资助贫困学生邓佳凯,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毕业,让受助者实现了人生的自立。

  1991年,作为北京人的杨爱军,于北京第一轻工业学校毕业后,来到工商银行北京海淀支行工作。他风雨无阻,奋战在工行第一线,从柜员、营业经理、结算副主任到运行管理部经理,全身心投入,做工商银行改革发展的铺路石。

  每天加班两小时

  “他答应的事,即使再难,也一定能办到;交给他的工作,让人放心。”工行领导和同事这样评价杨爱军。

  杨爱军身在工商银行基层,总是爽快地接受工作任务。他白天在网点跑,到现场调研,沟通协调,忙了一天,收集了一堆难题,晚上还要研读政策文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书写流程报告。业精于勤,杨爱军每天最早来,最晚走,以至下班后加班2小时是常态。

  2006年,在海淀支行拆分之初,支行营业部业务量大增。此时,有人向领导推荐杨爱军领军。

  杨爱军接手新任务后,中午顾不上吃饭,班后顾不上休息,发扬“拼命三郎”的精神,一边忙工作,一边培训员工,提高网点受理业务能力。从简单业务到复杂业务,从个人业务到对公司业务,从培训到指导,他事必躬亲,悉心传教业务操作中的风险点。

  杨爱军曾处理一笔监护人从被监护人账户取现的业务投诉。为了解决问题,他查阅央行、工行的相关规定,还对相关法律条款研究分析,并与同事推敲探讨,最终顺利解决了这笔投诉。

  投诉解决了,但杨爱军将流程中的问题、业务制度中的不严谨之处,整理成文字材料,提交给分行相关部室进一步探讨。对于他来说,这才算真正解决了问题。

  一心提高服务质量

  2010年,北京海淀支行成为工行第一批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基层试点行,远程集中授权改革是第一步。“授权中心成立初期,日均授权量近5000笔,人均超700笔。由于业务量大,等待时间长,服务效率、服务水平受到严重影响。”提起当初的困难,杨爱军记忆犹新。

  杨爱军顶住压力,带领团队潜心研究,终于总结出“集中授权加减法”,使授权速度从单笔1分钟,提高到不超过40秒,扭转了被动局面。

  杨爱军还推行“弹性工作制”,将工作时间与人员弹性划分,“混搭”授权人员,“切割”忙闲授权时段,在“早于网点上班,晚于网点下班”的原则下,顺利解决了集中授权与网点办理对接问题。

  此外,杨爱军还利用下班时间学习法律、内控风险、个金业务,40多岁的他还参加了AFP考试,并一次通过取得了证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经杨爱军带队攻关,年终决算实现“零差错”、“零风险”。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