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李超:这个抡大锤的工人不一般(图)
//www.workercn.cn2014-08-28来源: 辽宁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图为李超在工作中。□本报记者/金荣生 摄

  “创新发展的时代,为产业工人施展抱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将以此荣誉为新的起点,坚定自己的梦想,继续探索、持续学习、不断创新,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一名产业工人的力量。 ”

  2014年5月15日,北京全国政协礼堂,第八届中国发明家论坛开幕式暨发明创业奖颁奖大会上,一位个子不高、目光炯炯的中年男子作为全国95名“发明创业奖·人物奖”获奖者代表,激情演说他的中国梦。他,就是大会唯一荣获 “当代发明家”称号的产业工人——鞍钢股份冷轧厂冷轧4号线设备作业区作业长兼党支部副书记李超。

  1989年从鞍钢技工学校毕业,热衷钻研技术的李超从钳工做起,抡了十余年大锤后,他已经成长为鞍钢冷轧厂的一位技术“大拿”。

  李超有很多项发明革新,可他印象最深的不是国家大奖,而是1998年让他初尝甜头的一次。

  1998年5月,正在休婚假的李超接到厂里的电话,此时,他已经从抡大锤的岗位调到点检员岗位。原来冷轧设备“活套段”因活套车和摆动门经常发生事故,每次事故都要处理6个小时以上,厂里想要他回去救急。

  李超返回厂里开始没白天没黑夜地处理事故。 “那段时间频发的设备事故,快让我们精神崩溃了! ”这是一套进口的欧洲二手设备,已经运转多年,“年老多病”。

  点检员是设备的保健医生。是救火还是根治?李超渐渐萌生了改造这个设备、“拔病根”的念头。他每天盯住活套车寻找故障根源,测取了1000多个数据,最后确定了在设备本体增添侧导轮的改进方案。     连续一个月,白天在厂里工作修检设备,晚上回家画图。当时没电脑、没设计软件,每一条线都要用手工来画,每一个尺寸都要用手工来标注,每天他都干到凌晨两点多。妻子也被他动员起来,帮助校对数据和尺寸。半个月后,他画出了30多张图纸。

    冷轧厂专门召开专家论证会,对方案进行完善,决定按李超的方案和图纸对活套车进行改造,并指定由李超担任技术总监。最终“活套段”的改造非常成功。次年,“活套段”全年设备事故只有半个小时,原来制约生产的大难题成为助推剂。全年,冷轧厂用一条线完成两条线的产量,生产出了100万吨。 16年后,这个“活套段”仍然在稳定运行。

    设备不再“闹脾气”,轧出了稳定合格的产品,李超像个孩子一样开心。 “创新能换来生产稳定顺行,能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 ”这件事让李超坚定信心,钻研技术、大胆创新。入厂25年,李超带领他的创新团队先后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获得鞍钢集团公司及厂技术创新奖59项,他本人获得5项国家专利,1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拥有4项专有技术,解决生产难题230多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3亿多元,被誉为“创效大户”、“工人发明家”。

  □本报记者/金荣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