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科幻小说让人类提前感知真实的未来-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刘慈欣:科幻小说让人类提前感知真实的未来

2017-11-11 11:20:10

  新华社成都11月10日电(记者 吴文诩) “当科幻小说中的奇迹变成现实时,它就变成平淡无奇了。科幻作家的责任,就是在目睹奇迹变成现实之前把它写出来。”《三体》作者刘慈欣说。

  10日,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17中国科幻大会”上,刘慈欣与加拿大科幻作家德里克·昆什肯进行了一场主题为“硬科幻的未来”的对话。

  众所周知,科幻小说自诞生之初就有“软、硬”之分。相对于天马行空的“软科幻”来说,“硬科幻”是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科学为基础,以描写极其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如今,科学的脚步已渐渐跟上想象的脚步,甚至出现“未来已来”的说法,而“硬科幻”又该如何发展,怎样描述未来呢?

  “硬科幻”新秀德里克·昆什肯在其小说《洄游》中,描写了一种沐浴脉冲星之光而生,以发射性同位素为食的非碳基生物,它们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在星际间洄游,以黑洞为质量加速场,用时间膨胀效应甩开天敌。德里克·昆什肯说,“硬科幻”作品中的描述依赖于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比如走向太空是人类的梦想,当前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可能性,未来或许还会孕育出新物种,甚至出现新人种。

  “正如古希腊‘忒修斯之船’悖论所言,如果忒修斯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刘慈欣表示,人类的基因改造最终也会面临同样困惑,很难找到明确界限,究竟什么时候不再是原来的人,而成为新的人,甚至成为新的物种。

  在刘慈欣看来,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未来人类要真正适应太空生活,仅仅是基因改造还不够,可能还要把血肉之躯与机器相结合进行改造。但随着人类自身也被技术改造的时候,价值观、道德体系、世界观也必然会随着环境发生变化,而科幻小说的功能之一就是让人们能够提前从思想上适应这种技术带来的变化,或者至少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刘慈欣说,现在很多人的世界观还停留在古代科学时代,停留在牛顿时代,真正能用量子力学的时代,甚至更先进的科学理论来看待世界的人还很少。对于科幻小说创作者来说,科学技术和基础理论的不断进步,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故事素材。

来源:吉林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讲述匠人故事 传承匠心力量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比拼短池游泳 徐嘉余表现好

      为期两天的2017国际泳联短池游泳世界杯(北京站)昨晚在水立方揭幕,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名选手参加本站赛事。由世锦赛冠军徐嘉余领衔的中国队表现出色,共收获4枚金牌。

  • “明星职工”李玉刚

      “这位列车长看着怎么恁眼熟呢?”日前,在北京开往长春的Z63次列车上,旅客李女士和同伴惊诧低语。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郭广昌辞任复星高科董事长

      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复星方面获悉,郭广昌辞任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

  • 贾跃亭函称已无力履行承诺

      昨晚,乐视网收到贾跃亭回函称:“已将减持所得资金全部用于非上市体系以及本人所涉及的债务偿付等,目前已无力继续履行无息借款予上市公司的承诺,亦无力履行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承诺。因此给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带来的不便与不利影响,深表歉意!”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